棉花遇雨季”不好过”?做好这4件事,帮它渡难关、为丰收打底!
- 种植技术
- 13天前
- 16热度
一到雨季,连着好几天阴天下雨,对棉花长个儿特别不利。地里积了水,棉花就跟泡在水里似的,涝得难受;而且空气湿乎乎的,那些病虫害也趁机冒出来捣乱。这时候管棉田可不能偷懒,把这几项关键的活儿做好,才能帮棉花熬过这难关,少受点损失,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一、先解 “涝灾”:及时排涝防渍害
地势低洼的棉田最容易积水,雨后要是不及时排涝,棉花根系长时间泡在水里,很容易出现烂根、生长停滞的 “渍害”。咱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棉田的 “输水通道”—— 排水沟系彻底清理干净,把堵塞的淤泥、杂草全清出去,让积水能顺着沟渠快速排走。这样既能减少棉田受淹时间,又能迅速降低土壤含水量,给棉花根系 “松口气” 的空间,避免渍害伤苗。
二、再扶 “歪苗”:抢时机扶正棉株
暴风雨过后,不少棉株会被吹倒、吹歪。想减少损失,就得抓住 “土壤不干不湿” 的好时机抢扶棉株, 土壤太湿时扶苗容易粘泥伤根,太干时棉株脆易折断。扶的时候有技巧:要从上风方向轻轻把棉株扶直,别用蛮力拽,也别一次性扶得太猛,扶好后在棉株茎部培点土护住根系,这样能避免人为机械损伤,帮棉花更快恢复生长。
三、补 “营养”:花铃期施肥不能少
现在正是棉花的花铃期,这时候棉花对肥料的需求特别大,就像 “长身体的关键期”。可大量降雨会把土壤里的养分冲跑,棉花很容易 “缺营养”。等田间土壤湿度合适(手抓土能成团、落地能散开)时,就得及时补肥了。一般每亩地用 10~15 公斤尿素,再搭配 7~10 公斤氯化钾,这样施肥既能给棉花 “补后劲”,防止后期早衰,还能减少蕾铃脱落,帮棉花多结铃、结大铃,为产量打基础。
四、防 “虫害”:重点盯紧盲椿象和棉铃虫
阴雨天湿度大,盲椿象、三四代棉铃虫特别容易爆发,得重点防治。选药剂时,可挑氟啶虫胺腈、丁硫克百威、灭多威、马拉硫磷这些常用药,不过有个小窍门:最好把不同杀虫机理的药混着用,比如触杀性药剂,喷到虫子身上就起效和内吸性药剂,被棉花吸收后虫子吃了会中毒的内外搭配,这样防治效果会更好,还能减少虫子耐药性。
尤其是防治盲椿象,盲椿象喜欢在晚上或阳光少的时候活动,所以最好在下午 4 点后喷药。这时候盲椿象大多趴在棉株幼嫩的枝叶上,药能直接喷到身上,而且下午喷药还能减少阳光对药剂的分解,让药效更持久。如果是连片的棉田,一定要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喷药,喷的时候先打棉田外围,连田边沟、路边的杂草也一起喷,这样能把盲椿象集中消灭,防止它们跑到其他棉田;对单株棉花,要上下、内外都喷匀打透,别漏了叶子背面和花蕾,这样才能彻底防住。
阴雨天虽说管棉花的时候多了不少麻烦,但只要把排涝、扶株、补肥、防虫这几件事做好,就能帮棉花顺顺利利熬过这阵子,也能为之后多收棉花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