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大棚内养肉鸡?六大关键技术让低成本养殖也能高产高效!
- 养殖技术
- 7小时前
- 5热度
建大棚花的钱少,搭起来还快,而且通风、保暖都方便,所以现在不少想规模化养鸡的中小养殖户,都爱用这种方式。尤其是在土地紧张,或者没那么多钱建传统鸡舍的地方,用大棚养鸡特别合适 。但要注意啊,要是没管好大棚里的环境、鸡养得太密,或者没做好卫生防疫这些关键事,很容易出问题:比如棚里氨气味儿太大,鸡会不舒服;天热的时候鸡容易被热坏;还可能爆发传染病。这些问题一出现,鸡死亡或被淘汰的比例会变高,而且鸡吃了很多饲料,却长不了多少肉,特别不划算。那到底该怎么用大棚养肉鸡呢?

一、科学选址与棚舍改造:满足肉鸡生长基本需求
并非所有大棚都适合养鸡,必须进行针对性改造:
选址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远离村庄与交通干线(≥500米),防止交叉感染;
结构改造:采用钢架结构大棚,跨度8—12米,长度30—60米,脊高2.8—3.5米,确保足够空间;
墙体与地面:四周砌30—50厘米高砖墙防鼠,地面硬化并铺设5—8厘米厚垫料(稻壳、锯末或秸秆);
覆盖材料:使用透光率高、抗老化PO膜,外覆遮阳网或草帘用于夏季降温。
需特别注意:大棚两端应设置可开关的卷帘门或推拉门,便于通风与清粪运输。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指出:“合格的养鸡大棚应具备‘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干燥防潮’四大基本功能”。
二、合理规划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引发应激
密度过高是大棚养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密度不仅能保障鸡群健康,还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推荐密度标准(以42日龄出栏为例):前期(1—14日龄):每平方米15—20只;中期(15—28日龄):每平方米10—12只;后期(29—42日龄):每平方米6—8只。
例如:一栋10米×50米的大棚,总面积500㎡,全期平均密度为8只/㎡时,可饲养商品肉鸡约4000只。超密度饲养将导致空气质量差、采食不均、争斗增多,显著增加死淘率。
三、精准环境调控:温度、湿度、通风三位一体
肉鸡对环境极为敏感,尤其是雏鸡阶段,必须实施精细化调控。
1. 温度管理:1—3日龄,33—35℃,每周下降2—3℃,至第5周维持在20—22℃。可以使用红外线保温灯、热风炉或地暖供热,避免明火取暖(CO中毒风险)。
2. 湿度管理:前3天保持65%—70%,防止脱水,之后逐步降至55%—60%,防止垫料潮湿引发球虫病和氨气积聚。
3. 通风换气:安装轴流风机或负压通风系统,冬季采用“最小通风量”,保证空气流通但不形成冷风直吹。氨气浓度控制在20 ppm以下,CO₂<3000 ppm。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控制可使肉鸡料肉比降低0.1—0.2,死淘率下降3个百分点。
四、科学饲喂与饮水管理:分阶段供给营养
采用“三段式”饲喂模式:
育雏期(1—14天):使用高能高蛋白开口料(代谢能12.5 MJ/kg,粗蛋白21%—22%),自由采食;
生长期(15—28天):过渡料(代谢能12.2 MJ/kg,粗蛋白19%—20%);
育肥期(29—42天):育肥料(代谢能12.8 MJ/kg,粗蛋白17%—18%),促进脂肪沉积。
饮水系统推荐使用乳头式自动饮水器,每日清洗消毒一次,确保水质清洁。前3天饮水中可添加葡萄糖+多维电解质,缓解应激。
五、强化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杜绝重大疫情发生
大棚养鸡必须建立严格的防疫体系:
全进全出:每批鸡出栏后彻底清栏、冲洗、消毒、空置≥14天;
消毒制度:门口设消毒池,人员进出更换工作服鞋靴;每周带鸡喷雾消毒1—2次(碘制剂或过硫酸氢钾);
免疫程序:按计划接种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IBD)、禽流感(H5/H7)疫苗;
监测预警: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处置。
农业农村部《肉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规范》明确要求:“规模化养鸡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生产区”。
六、日常管理与记录:实现精细化运营
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制度:
每日记录存栏数、死亡数、采食量、饮水量、温湿度;
观察鸡群精神状态、粪便形态、呼吸情况;
定期称重(每周一次),评估生长速度是否达标;
及时淘汰弱小、病残鸡,减少传染源。
河北省正定县某肉鸡合作社采用“大棚+自动化环控+全程记录”模式,连续三年出栏肉鸡成活率达96%以上,料肉比稳定在1.6:1以内。
结语
其实用大棚养肉鸡,本质就是 “少花钱搭棚子,多用心管细节,比如棚里温度差一度、鸡群密度多几只、通风晚半小时,都可能影响鸡的长势和健康。所以别再抱着 “差不多就行” 的粗放想法随便养,得改成 “每个细节都精准把控” 的思路:该调温时及时调,该通风时别偷懒,该消毒时不含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棚 “省钱” 的优势,既能多卖钱、赚更多收益,又能让鸡少生病、保证养殖安全,两头都划算!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山东省设施养鸡技术指南(2024版)》,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数据来源:《封闭式禽舍环境参数优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肉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