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 3 天的羔羊总打颤?别大意,这 几个原因要分清

刚生下来的羔羊浑身毛茸茸的,看着可爱,但要是出生 3 天内总打颤 —— 腿抖个不停、身子哆嗦,甚至站不稳,就得赶紧找原因了。羔羊刚出生抵抗力弱,打颤可能是小问题,也可能藏着大风险,处理不及时容易掉膘甚至夭折。今天就把最常见的 5 个原因和解决办法讲清楚,养羊户一看就懂,照着做能少走弯路。​

羔羊最怕冷,出生后体温调节能力差,环境温度低于 10℃就容易打颤,就像人冻得发抖一样。​打颤时缩成一团,耳朵、四肢冰凉,喜欢往母羊肚子底下钻。要用干净的旧棉被裹住羔羊,放在 30℃左右的保温箱里(可用电热毯垫在箱底,上面铺干草,别让羔羊直接接触电热毯)。在产房挂个煤炉或电暖器,保持温度在 15-20℃,地面铺 10 厘米厚的干草,别让羔羊直接趴在冰凉的地上。​

母羊奶水不足,或者羔羊不会吃奶,出生后没及时吃到初乳,就会低血糖,表现为四肢打颤、站不稳,严重时会昏迷。​可以​用去掉针头的针管,每 2 小时喂一次 5% 的温葡萄糖水,每次 5-10 毫升,慢慢推到嘴里,别呛着。​如果母羊没奶,找同期产羔的母羊代喂,或者买专用羔羊奶粉,按说明书冲调,温度控制在 38℃(和体温差不多)。​

羔羊出生后被冷风直吹,或者羊水没擦干就受凉,可能引发感冒,打颤的同时还会流鼻涕、咳嗽。​用体温计夹在羔羊后腿内侧,超过 39.5℃(正常体温 38.5-39.5℃)。​保暖 + 喂药:先按 “冻着了” 的方法保暖,然后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每次 1/4 袋,用温水化开灌服,每天 2 次,连喂 2 天。​如果咳嗽加重,加喂小儿阿莫西林颗粒(每公斤体重 10 毫克),避免发展成肺炎。​

母羊孕期营养不良,或者羔羊是早产、多胎里的弱羔,出生后体质弱,容易打颤,这种情况需要长期调理。​把弱羔和母羊分开,每次吃奶时单独抱过去,让它吃够,避免被强壮的羔羊挤开,每天喂一次羔羊专用营养膏,每次 1 克,混在奶里喂,增强体质。天气好时,每天把羔羊放在阳光下晒 1-2 小时,促进钙吸收,增强抵抗力。​

如果羔羊打颤时伴有拉稀、便血、抽搐,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比如球虫)或病菌(比如大肠杆菌),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别自己处理,赶紧把病羔和健康羔羊分开,避免传染。​然后立即联系兽医,带粪便样本去检测,确定是寄生虫还是病菌感染,对症用药(比如球虫用磺胺类药物,大肠杆菌用庆大霉素)。​

出生 3 天的羔羊打颤,大多是 “冷、饿、弱” 这三个原因,及时处理就能好转。但如果伴有拉稀、抽搐等 “怪症状”,别犹豫,赶紧找兽医,早期治疗能大大提高成活率。养羔羊就像照顾小婴儿,细心观察、及时动手,才能让它们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