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来了!云南省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

云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增收一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旨在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方案提出 “两高于、一缩小” 的总体目标:到 2027 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核心政策如下:

(一)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稳定经营净收入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 “1+10+3” 重点产业现代化,每个县(市、区)培育 2 至 3 个联农带农增收效果好的主导产业,每个乡(镇)发展 1 至 2 个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每个村有 1 个市场认可度高的特色产品。例如,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 “搭建平台 + 入股分红” 模式,带动 1272 户农户从事葡萄种植,成员户均年产值达 26 万元。

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针对花卉、咖啡、中药材、坚果等优势产业,加强专业化、绿色化发展。例如,2024/2025 年榨季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政策中,使用脱毒种苗的新植蔗每亩补贴 600 元,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

推动农文旅融合。培育一批乡村旅居重点村,结合云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 “文化 + 旅游”“乡村 + 旅游” 等业态,促进农民通过民宿、餐饮、手工艺品等多元经营增收。

(二)提升就业创业动能,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

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实施六大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包括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文旅等领域,2025 年计划培训 5 万人次以上。例如,针对花卉产业集中的晋宁区、咖啡产业突出的隆阳区等 20 个县(市、区),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推广 “以工代赈” 方式,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建设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三)落实惠农政策,增加转移净收入

强化财政补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例如,2025 年全面实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降低农民种粮风险。

完善社会保障、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加大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力度,确保兜底保障到位。

(四)深化农村改革,挖掘财产净收入潜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资源开发、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例如,褚氏农业通过 “土地租金 + 基地工资 + 奖励提成” 模式,带动 915 户农户,户均收入 8 万元以上。

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实施 “农业保险 + 一揽子金融产品” 方案,将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联动,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例如,保单质押贷款、活体牲畜抵押等业务,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难题。

通过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云南省有望在 2027 年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例如,2022 年实施的促农增收行动已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国排名提升至第 7 位,茶叶、花卉等 8 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突破 1200 亿元。未来三年,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云南农民的 “钱袋子” 将更鼓,乡村振兴的步伐将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