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田间管理中为什么清棵?清棵操作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种花生的全程管理里,“清棵” 是咱们中国农民传下来的特色农活儿,也是现在想种出高产花生的关键步骤。所谓 “清棵”,就是花生苗齐刷刷长出来后,用小锄头或者专门的工具,把幼苗根部周围的表层土扒开,让花生的两片子叶露在外面,侧枝的根部也露出来。这步活儿看着简单,其实对花生的根系长得壮不壮、能发多少分枝、抗病虫害和恶劣天气的能力强不强,还有最后能收多少花生,都影响特别大。可有些农户要么不知道这步操作的好处,要么觉得费人工就直接省了,结果花生的产量潜力没发挥出来,收成就差了点意思。那么,清棵操作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一、促进第一对侧枝早发、壮发

花生的产量主要来源于第一、二对侧枝所结的荚果,其中第一对侧枝贡献率可达60%以上。然而,在播种后覆土条件下,子叶节常埋于土下,导致第一对侧枝在黑暗环境中萌发迟缓、节间细长、生长势弱。

通过清棵,使子叶外露、接受光照,可显著改善侧枝萌发的光环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清棵处理的花生第一对侧枝萌发时间平均提前3–5天,分枝长度增加18%,有效花芽数提高22%。

早发、健壮的侧枝不仅结荚多,而且荚果饱满度高,是构建高产群体结构的基础。

二、改善根系发育环境,增强抗旱抗倒能力

清棵过程中扒开表土,可有效打破播种穴周围的土壤板结层,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主根下扎和侧根扩展。在黄淮海花生主产区,雨后土壤易板结,若不及时清棵,幼苗根系常因缺氧而生长受限。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山东临沂、河南驻马店等地的对比试验显示,清棵处理的花生根系干重比未清棵增加27%,主根深度平均多12厘米,显著提升了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

发达的根系不仅增强抗旱性,还能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尤其在花针期遇风雨时,清棵田块倒伏率降低40%以上。

三、减少病虫害与烂针风险

花生子叶节埋于潮湿土壤中,易受镰刀菌、腐霉菌等病原侵染,引发茎基腐病或烂针(果针入土前腐烂)。此外,隐蔽环境也为蚜虫、蓟马等害虫提供藏匿场所。

清棵后,子叶节暴露于光照和通风环境中,湿度降低,病原菌繁殖受到抑制。农业农村部《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明确将“清棵蹲苗”列为茎腐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之一。

同时,果针下扎路径更清晰,减少因土壤障碍导致的“悬针”或“烂针”,提高有效果针率。

四、清棵操作的技术要点

为确保清棵效果,需把握“适时、适度、适法”三大原则:

适时:在花生齐苗后、第一对侧枝尚未出土前进行,一般为出苗后3–5天。过早易伤根,过晚则侧枝已埋入土中,失去清棵意义。

适度:以子叶叶腋(即第一对侧枝基部)露出地面1–2厘米为宜,避免过度扒土导致根系裸露或子叶脱落。

适法:可人工用小锄或专用清棵器操作,也可结合中耕机械进行。清棵后5–7天可进行“蹲苗”,即适当控水控肥,促进根系下扎和茎秆粗壮。若遇干旱,应及时补水,防止幼苗萎蔫。

在山东莒南县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清棵配合控旺技术,亩产达480公斤,较常规管理增产15.3%。

五、结语

清棵虽然是老辈传下来的农活儿,里面却藏着实实在在的植物生长道理。它通过调整花生苗周围的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这些小环境条件,把花生自身的生长潜力激发出来,是用简单农活儿就能帮花生高产的典型例子。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提高粮食油料产量、攻坚提升单亩收成,这时候捡回清棵技术,再科学地用起来,对让花生单亩多产、保障油料供应特别有实际意义。种花生的农户得丢掉 “清棵费力气没用处” 的想法,把它当成标准种植步骤来做,让这个 “土办法” 在现在也能发挥增产作用,帮着多收花生。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权威出处:《花生清棵蹲苗技术指导意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数据来源:《2023年全国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总结》,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