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殖场养猪都要注意什么?

秋天养猪,天气是慢慢凉下来了,要是没留意,猪群很容易感冒,吃的料变少,严重的还会生病,这让养殖户们很是头疼。其实,想让猪群顺顺利利过秋天、长得健健康康,关键得抓好温度、饲料、防疫和环境这四个关键点。只要把这些管理细节做扎实了,就能少受损失,还能给秋冬养猪多出效益打下好底子,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温度管理:给猪群搭好 “保暖房”,温差再大也不怕

秋天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能超过 10℃,对怕冷的猪来说,这可是不小的考验。仔猪受凉容易拉肚子,育肥猪感冒会影响长肉,母猪还可能因为温度低,繁殖能力变差,所以要做好分层保温,这是关键:

仔猪对温度最敏感,刚出生 1 到 7 天的仔猪,合适的温度要保持在 32 到 35℃,之后每星期能降 2 到 3℃,长到 1 个月大时,保持在 25 到 28℃就行,建议在仔猪栏里放保温箱,再配上红外保温灯和电热板,箱子里铺干净的软草。育肥猪和母猪合适的温度在 18 到 22℃,建议养殖户们晚上关好门窗,在地上铺厚稻草或垫料,就像给猪群铺了 “保暖床垫”。此外,要注意白天温度升高了,再开窗通风,别让圈舍里又闷又热。

二、饲料调整:能量跟上 “抗寒力”,换料过渡要平稳

天气慢慢变冷,猪需要更多能量抗寒,饲料得及时换。秋天调饲料要抓住两个重点:多给点能量饲料、换饲料时别让猪受刺激。

玉米、豆粕这些能补能量的饲料,可以适当多加点,比如给育肥猪喂的饲料里,玉米的量提高 5% 到 10%,让猪吃进去的能量能变成 “抗寒的劲儿”。但要注意,不能一下子换饲料,不然猪容易消化不良、拉肚子。正确的做法是用 7 到 10 天慢慢换:第一天新饲料占 20%,旧饲料占 80%,之后每天多加点新饲料,直到全换成新的。

秋天阴雨天多,饲料容易长霉变坏,这也是要重点防的问题。建议提前存够能吃半个月以上的陈玉米,新玉米要过风过筛,让颗粒间有空隙,防止受潮;有条件的话,能用密封的罐子存,避免长霉污染,影响猪的健康。

三、疾病预防:筑牢 “防疫墙”,疫苗消毒双管齐下

秋天是猪瘟、口蹄疫、流感这些病的多发期,再加上通风少了,病菌容易长,所以得提前做好防疫。疫苗要在疫病多发前打好,9 月中旬到 10 月初是秋天防疫的好时候,要集中给猪群打猪瘟、口蹄疫这些疫苗,种猪和仔猪还要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打完疫苗 21 天后,最好查一下抗体,确保免疫合格,让疫苗真能当猪群的 “防护盾”。

消毒要 “没死角” 地做,每周至少用过氧乙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把猪舍的地面、墙壁、食槽彻底喷一次,进出的车辆和人必须从消毒池过一遍消毒。特别要注意清理堆粪便的角落,这些地方容易滋生病菌,是防疫的 “薄弱地方”。发现猪有咳嗽、发烧、不爱吃料这些不对劲的症状,要马上隔离观察,别让病扩散开。

四、环境控制:打造 “清爽圈”,通风除臭两不误

每天至少清一次粪便和尿,让地面保持干燥;垫料潮了要及时换,别让圈舍里有刺鼻的氨气。比如在棚顶装通风孔,就像给猪舍装了 “排气扇”,不用开门窗也能把潮气和有害气体排出去。通风时间选在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这时候温度高,每次通风 30 分钟左右,既能换进新鲜空气,又不会让猪舍温度降太多。

总结:秋天养猪,核心其实就是别让猪受刺激、保住健康。温度稳住了,猪群就少生病;饲料跟得上,猪长肉才有保障;防疫做到位,风险就能降下来;环境弄得清爽,管理也能省不少劲。只要把这些管理细节平常都做到位,就算碰到降温、下雨,猪群也能健健康康长,给秋冬卖猪打下扎实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