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缩短,蛋鸡产蛋下降怎么办?

一到秋冬,白天越来越短,不少养鸡场都犯愁:鸡下蛋少了,蛋变小了,连蛋壳都变脆、容易破。很多人觉得 “天冷了都这样,没办法”,只能干着急。但其实不是这样,现在养鸡早有科学方法了,蛋鸡下蛋多少,关键看 “光照”!产蛋量下降不是天注定,而是咱们管理没跟上。今天就从实际养户经验出发,说说光照为啥影响下蛋,以及到底该怎么解决!

一、光照是蛋鸡下蛋的 “总开关”

蛋鸡下不下蛋、下多少蛋,全靠体内一套 “指挥系统” 管着,简单说就是光线通过鸡的眼睛,刺激它的大脑,大脑再给卵巢发指令,“该排卵了”,这样才能下蛋。

这套系统对 “光照时间” 特别敏感。研究发现,要让蛋鸡保持高产,每天得保证 14~16 小时的光照。可一到秋冬,白天变短,自然光照不够了,鸡的大脑就会误以为 “该歇着了”,给卵巢的指令就少了,排卵跟着减少,产蛋量可能一下降 15%~30%,还会出现蛋变小、蛋壳薄的问题。更糟的是,光照不足时,鸡还不爱动、吃的少,钙吸收也差。所以别把产蛋少赖 “天冷”“鸡老了”,光照才是最容易控制、也最关键的因素。

二、科学补光,不是随便开个灯

1. 补光时长:每天凑够 16 小时,别在深夜开

高产期的蛋鸡,每天总共需要 16 小时光照。比如,要是早上天亮晚,就提前开灯,等太阳出来再关灯;要是傍晚天黑早,就等太阳落山后开灯,补够总时长。

重点提醒:别在深夜突然开灯!鸡也需要 8~10 小时连续的黑暗休息,深夜开灯会打乱它的作息,反而影响下蛋。

2. 亮度要合适:太亮太暗都不行

鸡舍里的亮度,得达到 “10~20 勒克斯”。太亮了鸡容易烦躁,会互相啄毛、啄蛋;太暗了没效果,鸡的大脑接收不到足够光信号。补光时多留意笼子底层的鸡,上层鸡可能挡住光线,底层照不到就白搭,必要时在底层加个小灯。

3. 补光要规律:别今天开明天关

从 9 月中下旬就该逐步补光,比如每天先补 1 小时,慢慢加到需要的时长。一旦开始补光,就要每天固定时间开、固定时间关,不能今天想起来开、明天忘了关。

三、光补光不够,3 个配套措施得跟上

1. 饲料调整:多补能量和钙

加能量:在饲料里加 1%~2% 的植物油,或者多放些玉米,帮鸡补能量;

补蛋白质:饲料里的蛋白质保持在 16%~17%,蛋白质不够也下不了蛋;

单独补钙:每天下午给鸡喂点贝壳粉或石粉,因为鸡的蛋壳主要在晚上形成,下午补钙刚好能用上。

2. 改善环境:鸡不怕冷,怕 “贼风” 和潮湿

贼风:就是从鸡舍缝隙里钻进来的冷风,直接吹到鸡身上,容易让鸡感冒、应激,所以要检查鸡舍,把缝隙堵上;

潮湿:鸡舍湿度保持在 60%~70%,太潮湿容易长霉菌,还会加重氨气味,所以要勤清粪、多通风。

3. 做好健康:别让鸡生病、少应激

秋冬是鸡病高发期(比如新城疫、禽流感),鸡一病就不下蛋了:

按时打疫苗:根据当地疫情,提前补打疫苗,9 月最好做一次抗体检查,不够就补免;

增强抵抗力:在饮水里加些维生素 C、E,或者黄芪多糖,帮鸡抗应激、提免疫力;

少折腾:别在产蛋高峰期给鸡转群、断喙,打疫苗也尽量选在低峰期,减少应激。

四、结语:秋冬产蛋少,不是坎,是管理的机会

秋冬蛋鸡下蛋少,不是没办法解决的事,反而能看出咱们的管理水平。真正会养鸡的,都会用科学补光把 “下蛋开关” 调好,再配上合适的饲料、干净的环境、到位的防疫,秋冬也能让蛋鸡保持 90% 以上的高产。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咱们养户的观念转变,从 听天由命变成向管理要效益,做好这些,秋冬也能多收蛋、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