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常见问题:牛鼻子干、老趴着咋办?先排查 3 件小事,再警惕大病!
- 养殖技术
- 13天前
- 14热度
养牛的朋友都知道:健康的牛鼻子总是湿乎乎、凉丝丝的,要是突然发现牛鼻子干得发裂,还没精神、整天趴着不爱动,心里准犯嘀咕 —— 这牛是咋了?其实不用慌,先从简单原因排查,再警惕疾病风险,多数情况都能及时缓解。
一、先别急!先查 3 个 “非疾病” 原因
1. 最常见就是牛缺水了。牛鼻子干的第一反应,先看 “喝水够不够”。牛每天要喝很多水(成年牛一天喝 30-50 升,差不多 60-100 瓶矿泉水),要是水槽没水、水太脏,或者天气热、牛吃了太多干饲料(比如玉米秸秆、干草),就容易缺水,鼻子变干、没力气趴着。怎么判断 ?缺水的牛尿色深黄(正常是浅黄),甚至尿少,需要马上补水,先给温凉水(夏天别给冰水,冬天别给冻水),少量多次喂,别让牛猛灌;水里撒点电解多维或食盐(100 斤水加 2 两盐),帮牛快速补体力。
2. 天气 / 环境惹的祸。夏天热的温度超 30℃,牛没遮阳棚、圈舍不通风,就会 “热蔫了”—— 鼻子干、喘气粗、趴着不动,甚至嘴角流白。要赶紧把牛赶到阴凉处,给牛身上泼点温水(别泼凉水!会应激),搭遮阳网、开风扇,水槽里放块冰降温。冬天圈舍漏风、没垫草,牛冻得发抖,也会没精神、鼻子干(冷的时候牛会减少喝水,黏膜变干),给圈舍堵漏洞,铺干草垫着,给点温水喝,必要时在圈里挂个煤炉(注意通风,别煤气中毒)。
3. 吃的饲料出问题了。牛要是突然吃太多精饲料(玉米、豆粕),或者吃了发霉的干草、青贮,会 “积食” 或 “中毒”,表现为鼻子干、不爱动、趴着时肚子鼓胀,甚至不反刍(牛正常会嚼白沫反刍)。怎么判断?摸牛左腹部(瘤胃位置),硬邦邦的就是积食,发现这种个情况,就别再喂干料,给点易消化的青饲料(比如新鲜青草、南瓜);成年牛喂 2-3 片健胃消食片,或灌半斤食用油(润滑肠胃),再牵着牛慢慢走 10 分钟,别让牛一直趴。
二、警惕!这些疾病会让牛 “鼻子干 + 没精神”,别拖
1. 牛感冒 / 发烧。牛也会感冒!比如淋了雨、圈舍温差大,就会发烧(正常牛体温 38.5-39.5℃,发烧会到 40℃以上),鼻子干、没精神,还会流鼻涕(初期清鼻涕,后期黄鼻涕)、咳嗽。用体温计(甩到 35℃以下)插进牛肛门,5 分钟后看,超 39.5℃就是发烧;用湿毛巾敷牛额头,喂点温姜水(100 斤牛喂 2 斤生姜煮的水);发烧超过 1 天,或牛开始不吃食,让兽医开退烧药(比如安乃近、柴胡注射液),别自己乱打针。
2. 瘤胃胀气 / 瘤胃积食。要是牛趴着时肚子特别鼓(尤其是左边),敲着像 “打鼓”,鼻子干、喘粗气,甚至站不起来,就是 “瘤胃胀气”(吃了太多易产气的料,比如新鲜苜蓿、红薯藤);要是肚子硬邦邦,不反刍,就是 “严重积食”。别喂水!别让牛躺平,扶着牛站起来慢慢走,帮气体排出;这种情况要专业处理(比如穿刺放气、灌消气药),拖久了牛会胃破裂,很危险。
3. 危险信号。要是村里有其他牛也出现类似症状,或牛还伴有 “烂蹄子、口腔起水泡、拉血便”,可能是传染病,这时候千万别移动牛,马上报告当地兽医站,别自己处理(会传染,还可能违法)。
三、紧急处理:4 步帮牛 “救急”
第一步:测体温:先排除发烧(最关键的信号);
第二步:补水:给温凉水 + 电解多维,先让牛缓过来;
第三步:调环境:热了降温、冷了保暖,保持圈舍干净通风;
第四步:观症状:记录牛是否吃料、反刍、排便,有没有其他异常(比如流鼻涕、烂蹄),方便给兽医说清楚情况。
其实牛很 “耐造”,多数时候鼻子干、没精神,都是缺水、天气或饲料的小问题,及时处理就能恢复。但要是出现 “发烧 + 不吃食 + 其他异常”,别犹豫,赶紧找兽医 ——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比自己瞎试靠谱多了,毕竟牛是咱的 “心头肉”,可别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