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怎么种植才能高产?西红柿到底喜阴还是喜阳?

“同样的苗,为啥你家的结得又多又大?” 山东寿光菜农王建国蹲在大棚里,看着邻居家挂满枝头的西红柿犯愁。自家的苗长得又细又高,结的果子却稀稀拉拉,农技员来一看就说:“光照不够,管理也没跟上。” 眼下是秋茬西红柿定植期,不少农户都在纠结:西红柿到底喜阴还是喜阳?怎么种才能高产?记者走访多地种植能手和农业专家,整理出一套实用指南。​

西红柿是出了名的 “喜光派”。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张教授说:“每天至少要 8 小时光照,才能保证它好好长。” 光照足的西红柿,茎秆粗壮、叶片厚实,坐果率能提高 30% 以上;长期光照不足,就容易出现 “徒长”—— 茎秆蹿得老高却不结果,就算结果也容易畸形。浙江衢州的种植户李娟就吃过亏,去年把西红柿种在葡萄架下,想遮阳,结果亩产比露天种植少了一半,“果子又小又酸,根本卖不上价”。​

要种好西红柿,选对品种是第一步。露地种植可选 “中杂 9 号”“粉冠”,这些品种耐强光、抗病性强;大棚种植适合 “金棚 1 号”“齐达利”,秋冬光照弱也能丰产。育苗时要注意,幼苗期保持白天 25℃、夜间 15℃,长出 3 片真叶就移到光照足的地方,不然容易长成 “高脚苗”。​

定植时的间距有讲究。露地种植行距保持 60-70 厘米,株距 40-50 厘米,这样能保证通风,又不会互相遮挡光照。山东兰陵的 “西红柿大王” 周明华有个窍门:“定植后 3 天适当遮阴缓苗,之后就得让太阳晒个够,中午太热可以喷水降温,千万别遮阴。” 他的大棚装了补光灯,阴雨天开 4-6 小时,亩产比普通大棚高出 2000 斤。​

水肥管理要跟上光照节奏。光照足的时候,西红柿长得快,对水肥需求大。坐果后每亩追施腐熟的羊粪 2000 斤,搭配磷酸二氢钾,能促进果实膨大,还能提高甜度。浇水要 “见干见湿”,就是地表下 2 厘米干了再浇,避免烂根。云南元谋的种植户用滴灌技术,根据光照强度调节水量,“光照强的晴天多浇点,阴天少浇,果子开裂率降了不少”。​

病虫害防治不能掉以轻心。常见的晚疫病、蚜虫,都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保持充足光照和通风就能减少发病。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尽量别用剧毒农药,“现在消费者认绿色食品,少打药才能卖高价”。河南商丘的合作社给西红柿套种大蒜,利用大蒜的气味驱虫,农药使用量减少了一半,还能多收一茬蒜。​

现在不少地区推广 “高垄栽培 + 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还能减少杂草争夺养分。江苏淮安的种植户发现,用黑色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能提高 2-3℃,西红柿成熟时间提前了 7-10 天。采收时也有技巧,转色期适当控水、增加光照,能让果子更红艳、口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