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淡水海水都能养,选对品种 、抓准技巧是关键!

不少人好奇市场上的对虾,到底是从海里养的还是池塘里养的?其实对虾养殖很灵活,既可以在海水里养,也能在淡水里养,关键看品种和养殖技术。现在不管是沿海地区的海水养殖场,还是内陆的淡水池塘,都能产出肥美的对虾。下面就来聊聊对虾的养殖环境和核心技巧,让大家明白不同水域怎么养出好对虾。​

一、海水养对虾:传统产区,味道更鲜​

沿海地区养对虾有天然优势,海水里的矿物质丰富,对虾长得快、口感好。适合海水养殖的对虾品种不少,像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它们天生喜欢高盐度的海水,离开海水环境很难存活。​海水养对虾要选盐度在 20‰-30‰的海域,搭建虾池时底部要铺沙,方便对虾栖息。放苗前先 “养水”,往池里泼洒有益菌,让海水里的浮游生物繁殖起来,给小虾当天然饵料。高温季节(水温超过 30℃)要给虾池搭遮阳网,每天换 1/3 的新海水,防止水质变坏。​管理得好的海水虾池,每亩能产对虾 800-1000 斤,另外海水养的对虾外壳更硬,运输过程中不容易受伤,市场卖价更高。​

二、淡水养对虾:内陆也能养,技术是核心

内陆没有海水,照样能养对虾,现在最常见的是南美白对虾,它的适应能力超强,能在盐度很低的淡水里生长。可是淡水养对虾不是直接用自来水或河水,得先 “淡化” 处理,让小虾慢慢适应低盐环境。​刚买回来的虾苗,原来生活在盐度 20%的海水中,放进淡水池塘前要 “过渡”,让盐度慢慢下降,这个过程要 5-7 天,不然虾苗会因 “水土不服” 死亡。​淡水池塘里要放些矿物质,像每亩撒 50 斤海盐或氯化钙,模拟海水里的微量元素,对虾长得更健壮。另外,要注意淡水比海水更容易长青苔、滋生细菌,每隔 10 天要泼一次生石灰水,既消毒又调节水质。

三、半咸水养殖:兼顾两者优势,产量更高​

在河口、滩涂等半咸水区域(盐度 5‰-15‰),能养出品质和产量都好的对虾。这里的水既有海水的营养,又不像纯海水那样盐度高,对虾生长速度比海水里快 20%,病害还少。​适合半咸水养的品种有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它们喜欢在浅水区活动,白天躲在泥沙里,晚上出来觅食。养殖时可以在池底种些水草,既给对虾提供隐蔽处,又能净化水质,一举两得。​

不管是海水还是淡水养对虾,核心都是 “养水”。对虾对水质特别敏感,水好了,它们才肯吃食长肉;水坏了,再贵的虾苗也养不活。现在很多养殖户用 “循环水” 技术,把用过的水过滤净化后再用,既环保又能提高产量。​所以,对虾既能在海水里养,也能在淡水里养,没有绝对的 “必须”,关键看品种是否合适、技术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