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裂根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如何保住好收成?
- 种植技术
- 8天前
- 42热度
去年秋天,我在菜市场碰到卖萝卜的老周,他摊位上的萝卜堆里,不少萝卜都带着深深的裂口,有的从根头裂到根尾,有的还透着褐色的腐坏痕迹。老周无奈地说:“今年天太怪,前期旱得要死,后期又连着下雨,好好的萝卜裂了一半,根本卖不上价,只能便宜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裂根”现象并非由病菌或虫害引起,而是一种典型的生理性障碍,其核心诱因在于水分供应不均。本文将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解析裂根成因,并提出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让种出的萝卜又圆又光滑。

一、萝卜为啥会裂根?都是 “水分” 惹的祸
萝卜裂根不是病菌或虫子引起的,而是一种 “非侵染性病害”,简单说就是环境管理不当导致的,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水分供应不均匀。我之前种萝卜时,也吃过水分的亏 —— 有一年前期忙着其他农活,没及时给萝卜浇水,后来下了场大雨,没几天就发现地里的萝卜裂了不少。
要弄明白裂根的原理,得先说说萝卜肉质根的结构。萝卜的肉质根从外到内,依次是皮层、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其中木质部特别发达,占了肉质根的绝大部分,全是疏松的薄壁细胞,就像 “海绵” 一样,特别能吸水膨胀。
二、2 个关键方法,从源头防止萝卜裂根
萝卜裂根看着麻烦,但只要抓住 “水分管理” 这个核心,就能有效预防。我结合这几年的种植经验,总结了 2 个简单好用的方法,大家照着做,基本能把裂根率控制在 5% 以内。
改进灌溉:很多种植户浇水 “看心情”,忙的时候忘了浇,等看到萝卜叶子蔫了才猛浇一顿,这是导致裂根的最大误区。正确的做法是 “均衡供水”,让土壤始终保持 “湿润但不涝” 的状态,尤其是在萝卜肉质根膨大的关键期,更要注意水分稳定。
我现在种萝卜,会根据土壤情况调整浇水频率:如果是沙质土,保水性差,一般 3-4 天浇一次水,每次浇到土壤湿润深度达 15-20 厘米即可,别让水积在地表;如果是黏质土,保水性好,5-7 天浇一次水,避免土壤太黏重、透气性差;遇到连续晴天,中午叶子有点发蔫时,就及时补水,别等叶子严重萎蔫了再浇 。
去年我种的半亩萝卜,就严格按照这个方法浇水,结果裂根的萝卜只有零星几个,比往年少了很多。而邻居家因为前期没浇水,后期一次浇透,裂根率超过了 30%,损失不小。
土壤管理:除了浇水,土壤的状态也会影响水分供应。如果土壤板结,下雨或浇水后,水分要么积在表面,要么渗不下去,容易导致萝卜 “渴的时候喝不到水,涝的时候水又太多”。
我种萝卜前,会先给土壤 “松松土、施好肥”,播种前半个月,每亩地撒上 2000 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再用旋耕机深耕 25-30 厘米,让土壤变得疏松透气,这样土壤保水性和排水性都好,浇水后水分能均匀分布,还要起垄种植,垄高 15-20 厘米,垄宽 60-70 厘米,这样下雨后水能及时顺着垄沟排走,不会积在萝卜根部,避免因积水导致肉质根突然吸水过多而裂根。
有一年,我在板结的地里种过萝卜,没深耕也没起垄,结果一场雨后,地里积了水,萝卜裂根率特别高,后来改进土壤管理后,情况就好多了。
三、这些小提醒,帮你减少裂根损失
就算做好了预防,偶尔还是会有萝卜裂根,这时候做好这些事,能减少损失:
发现裂根的萝卜,及时采收,别留在地里、因为裂根的萝卜很容易感染软腐病,不及时收会烂在地里,还可能传染周围的健康萝卜;
采收的裂根萝卜,要是裂口不大、没有腐烂,赶紧清洗干净,自家吃或送给邻居,别存放,因为裂根萝卜的贮藏性差,放不了几天就会变质;
如果裂根萝卜较多,也可以联系当地的加工厂,看看能不能做成萝卜干、泡菜等,减少经济损失。
四、结语
萝卜裂根虽小,却折射出农业生产中“细节决定成败”的深刻逻辑。在气候多变、市场对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种植者更需从植物生理需求出发,摒弃粗放管理惯性,转向精细化、数据化、生态化的栽培模式。唯有如此,方能在保障产量的同时,真正实现“优质优价”,让每一根萝卜都成为田间管理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023). 《萝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4). 《根茎类蔬菜生理障碍识别与防控手册》.
王建国等. (2023). “水分胁迫对萝卜肉质根结构及裂根率的影响”. 《中国蔬菜》, (9), 7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