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玉米抽雄授粉,这 5 种病虫害要盯紧!无人机 “一喷多效” 轻松防

8 月一到,夏玉米就进入了最关键的 “抽雄授粉期”,这时候玉米既要长穗,又要结籽,一旦遭病虫害,轻则叶子烂、茎秆断,重则果穗发霉,产量直接砍半。不少农户愁:玉米长到 2 米多高,进地打药又累又打不匀,病虫害还总防不住。其实,只要先认准病虫害的 “真面目”,再用对 “无人机 + 一喷多效” 的方法,就能轻松守住玉米产量。​

一、玉米中后期 5 种 “要命” 病虫

1. 褐斑病,会在叶子上长 “褐色小斑”。这是近几年玉米常发的病,一般在玉米长 8-10 片叶时开始闹。刚开始在下部叶子、叶鞘甚至茎秆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斑点,颜色是褐色或红褐色,慢慢会扩大成紫色;严重时病斑密密麻麻连成片,后期斑点表皮会破裂,散出褐色的粉末, 这是病菌的孢子,风一吹还会传染其他玉米。​

2. 顶腐病,心叶烂成 “一团糟”。这病专挑玉米 “心尖” 下手,症状有点多样,但很好认:要么心叶从基部开始腐烂,紧紧裹在一起,严重时用手一拔,能把整个心叶拔出来;要么叶子变得半透明、发黄,边缘像被刀削过一样有缺刻,甚至直接枯萎。​

3. 玉米螟,叶子 “开天窗”。这是玉米的 “老敌人”,小时候在玉米心叶里啃食,把嫩叶咬出半透明的薄膜或成排的小圆孔,叶子展开后就像 “开了天窗”,还会夹杂着细碎的虫粪,农户常叫 “花叶”;等玉米长到后期,它会钻进茎秆里蛀洞,甚至啃食果穗,破坏养分运输,被蛀的茎秆容易被风吹断,果穗也长不大。​

4. 三代粘虫,飞过来的暴食犯”。粘虫最吓人的是 “突然暴发”,因为它会飞,有时候一阵风过来,就能在一块地里聚集大批虫子。幼虫专吃玉米叶子,刚开始咬出小孔,长大后能把叶子啃成 “光杆”,甚至连穗轴都不放过;如果遇到连续阴天,或者地块周边有杂草,粘虫就更易扎堆。​

5. 四代棉铃虫,专盯果穗咬,一咬就发霉​。棉铃虫比玉米螟更 “坏”,后期主要啃食玉米果穗:幼虫钻进苞叶里,咬食玉米粒,还会把粪便留在果穗上,这会引发 “穗腐病”,让玉米粒发霉变黑,不仅产量降,连玉米的品质都差了,卖不上价。​

二、应对虫灾,科学管理是关键

夏玉米后期株高超过 2 米,密度又大,人工打药又累又打不透,还容易踩坏玉米。现在农户都爱用植保无人机,一次作业能同时防病、治虫、补肥,也就是 “一喷多效”,效率高还省心。​

1. 把握防治时间,8 月 15 日后,授粉后再喷。​太早喷药会影响玉米授粉(蜜蜂等授粉昆虫会被药影响),太晚发病后不好救。最佳时间是8 月 15 日之后,玉米授粉基本结束—— 这时候玉米穗已经成型,喷药既能保护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守护果穗不被虫咬。​

2. 药剂搭配,“杀虫剂 + 杀菌剂 + 叶面肥”,一次配齐​。“一喷多效” 的核心是把治虫、防病、补营养的药配在一起,无人机一次喷完。​先在药桶里加半桶水,再依次加杀菌剂、杀虫剂,搅拌均匀后加叶面肥,最后加满水,这样药剂不会互相反应,药效更好。​

3. 额外提醒:打药时间选早上 9 点前或下午 5 点后,避开中午高温,不然药剂会蒸发,还可能烧叶;​如果刚下过雨,要等叶片上的水珠干了再喷,不然药会被稀释;​药剂别总用一种,比如这次用甲维盐,下次可以换氯虫苯甲酰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夏玉米抽雄授粉期是产量的 “定局期”,只要先认准褐斑病、玉米螟等 5 种病虫害的症状,在 8 月 15 日后用无人机搞 “一喷多效”,把防病、治虫、补肥一次搞定,就能让玉米少生病、少招虫,穗大粒满,轻松拿到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