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茄子怎样种植才高产?

老乡们是不是觉得春茄收完,地里空着可惜?其实不用拔蔸、不用重新翻地,咱们靠两招就能种出秋茄。不仅省种子、省力气,还能让茄子挂果到冬初,赶在秋冬蔬菜少的时候上市卖好价。今天就把这两种秋茄种植法详细教给大家,步骤简单,照着做准行。

一、老蔸换新法:旧蔸变新苗,省种又省心

第一步:选对时间,先 “喂饱” 老蔸

最佳时间是 8 月初,这时候春茄刚从盛产期转衰,老蔸的根系还没枯,还有活力。操作前先看天气,选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的时候,然后给老蔸浇一次 “营养水”。营养水就是用腐熟的粪水,比如猪粪水、鸡粪水,加少量氮肥(像尿素),兑水稀释后浇在蔸边。这一步是给老蔸补能量,让根系更壮,为后面长新枝打基础。

第二步:剪枝留 “母枝”,等新枝萌发

浇完 “营养水” 3-5 天,老蔸吸收了养分,就可以剪枝了。咱们把老蔸上的枝叶全剪掉,只留主枝当 “母枝”。注意主枝不用留太长,从地面往上留 20-30 厘米就行,太长容易浪费养分。剪的时候要快,剪口要平,别让伤口感染。剪完枝大概 1 周左右,主枝上就会冒出新芽,慢慢长成新枝。这时候新枝长得特别快,老乡们要多观察,别让杂草跟新枝抢养分,及时除除草。

第三步:梳枝加管理,促开花结果

等新枝长到 10-15 厘米长,就得 “梳枝” 了。就是把长得弱小的枝、太密的枝剪掉,每根主枝上留 2-3 根健壮的新枝就行。枝太密会互相挡光,结的果又小又少;梳枝后通风好、光照足,新枝才能长得壮。后续管理还要注意防虫治病:秋初温度还高,容易生蚜虫、红蜘蛛,还有叶枯病。发现虫子可以用吡虫啉喷雾,叶子上有斑点就喷苯醚甲环唑。

二、育苗秋种法:新苗抗病强,结果时间长

第一步:选对品种和地块,打好基础

品种要选高抗病的,比如 “京茄 3 号”“黑帅抗病茄”。这些品种不容易得黄萎病、枯萎病,秋种时少生病,省了打药的功夫。地块得选地势高、不积水的,土壤要疏松透气,最好是没种过茄科蔬菜的丘陵地。因为种过茄科的地容易有土传病菌,秋茄容易生病。选好地后,提前翻土,把土块敲碎,然后做 “深沟高厢”:厢宽 1.2 米左右,厢高 20-30 厘米,厢沟宽 30 厘米。这样下雨时能及时排水,避免秋茄烂根。

第二步:播种管理,防下雨、防烈日

播种时间建议在 7 月中下旬(南方可以稍晚,北方稍早),这样播完 20 多天就能移栽,赶在 8 月下旬种到田里。播种时要是遇到下雨,就在苗床上方盖薄膜,别让雨水把种子冲跑、把土泡板结;要是烈日当头,就盖遮阳网,别让土温太高把种子烫死。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大概 5-7 天就能出苗。出苗后把薄膜或遮阳网掀开一半,让苗晒晒太阳,长得更壮。

第三步:移栽技巧 + 底肥,提高成活率

等苗长到 3-4 片真叶,20 多天后就能移栽了。移栽选对时间很关键,建议是阴雨天或小雨天,这时候移栽苗不蔫;要是晴天,就选傍晚,避开正午高温,移栽后马上浇 “定根水”,让苗更快扎根。注意在移栽前一定要施足底肥:把腐熟的有机肥(比如羊粪、堆肥)和少量复合肥撒在厢面上,跟土拌匀。这样移栽后苗不用急着追肥,能快速生长。

第四步:后期管理,防虫抗旱是重点

秋茄移栽后,管理跟春茄差不多,但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防虫,秋初蚜虫、蓟马多,还有根结线虫。除了喷吡虫啉,根结线虫多的地块可以在移栽前撒点阿维菌素颗粒;二是抗旱,秋天气温高、蒸发快,要是天旱,5 天左右浇一次水,浇透但别积水,避免烂根。另外,秋茄的生长速度比春茄快,大概移栽后 1 个月就能开花,结果能一直延续到秋末冬初,比老蔸换新法的采收期更长。要是冬天不太冷,还能多收几茬。

总结一下:老乡们可以根据自家情况选方法,想省事儿、省成本,春茄老蔸还壮实,就用 “老蔸换新法”;想种抗病性强的新苗、延长采收期,就用 “育苗秋种法”。不管用哪种方法,后期都要多观察,若是发现叶子发黄就追点氮肥,结果后多追磷钾肥;虫子早发现早防治,别等病害扩散。秋茄赶在秋冬蔬菜供应淡季上市,价格往往比春茄高,只要种得好,多赚一笔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