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采后施肥怎么施?老果农亲授”养树秘方”,树壮果多就靠它!
- 种植技术
- 7天前
- 26热度
冬枣以其脆甜多汁、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但许多种植户在果实采收后便放松管理,认为“果已摘完,万事大吉”。殊不知,此时正是冬枣树体最为“虚弱”的关键时期——整个生长季积累的养分几乎被果实耗尽,树体处于“饥饿”甚至“半饥饿”状态。若不及时补充营养,不仅影响花芽分化质量,更会导致来年开花少、坐果难、产量骤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长期观测数据显示:科学实施采后施肥的冬枣园,翌年花量增加30%以上,优质果率提升25%,而忽视采后管理的果园,树势衰弱、大小年现象显著,平均减产达18%–35%(《中国果树》,2022年第4期)。本文依据国家林草局《枣树绿色栽培技术规程》(LY/T 3287-2023)及山东、河北等主产区农技推广实践,系统解析冬枣采后施肥的时机把握、肥料配比、施用方法与配套管理四大核心环节。

一、把握黄金窗口:采后5–10天是施肥“黄金期”
冬枣采收后,树体代谢并未停止,而是迅速转入花芽分化与养分储备阶段。此时根系仍具较强吸收能力,及时施肥可高效转化为来年开花结果的“能量库”。
过早施肥(采前或刚采完):树体尚未从果实负载中恢复,吸收效率低,而过晚施肥(落叶后):地温下降,根系活性减弱,肥料难以转化利用。
最佳时机:果实采收后5–10天内,此时叶片功能尚存,光合产物可与根系吸收的养分协同运输,高效回流至枝干与根系,为越冬和来年萌芽奠定基础。
一线经验:“以前我总等卖完果再施肥,结果第二年花少得可怜。现在采完果第7天就动手,树势一年比一年壮!”——河北沧州冬枣种植户刘大哥。
二、科学配比肥料:构建“全营养”体系
采后施肥绝非“多施化肥”即可,而需构建以有机质为基础、生物菌为驱动、矿质元素为补充的立体营养结构。
推荐施肥方案(以3年以上、年产50公斤果的成龄树为例):复合生物菌肥0.25–0.5公斤、腐熟畜禽粪8–10公斤、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1.5公斤、硫酸钾0.5–0.75公斤、中微量元素,硫酸镁0.2–0.25公斤、硼砂0.15–0.2公斤、硫酸锌0.1–0.15公斤。
权威依据:农业农村部《果树采后施肥技术指南》指出,采后增施硼、锌可使花芽饱满度提升20%,翌年坐果率显著提高(2023)。
三、精准施用方法:环状沟 or 放射沟?选对方式事半功倍
肥料施得对,效果翻倍;施得错,浪费还伤树。冬枣根系主要分布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即树冠垂直投影外缘),此处施肥吸收效率最高。
两种推荐施肥方式:
环状浅沟法:沿滴水线挖深、宽各25–30厘米的环形沟,适用于树形整齐的密植园;
放射状浅沟法:在树盘内挖4–6条深15–20厘米、宽25–30厘米、长80–100厘米的放射沟,适用于大树或土壤板结园,可避免伤及主根。
将混匀肥料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压实。切忌撒施地表——不仅易挥发流失,还可能诱发病虫害。
四、配套管理不可少:双管齐下提效增抗
施肥效果的发挥,离不开两项关键配套措施:
1.彻底清园,斩断病虫“越冬链”
施肥前,必须清除园内杂草、枯枝、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此举可有效减少炭疽病、枣锈病、桃小食心虫等病虫源,降低翌年防控压力。据山东省果茶站统计,规范清园可使来年病害发生率降低40%以上。
2.及时补水,激活肥料“生命力”
施肥后若遇干旱,应立即对每株淋施50–60公斤清水、腐熟粪水或沼液。水分不仅促进肥料溶解,还能刺激根系萌发新根,加速养分吸收。淋水应均匀覆盖施肥区域,以水分完全下渗、无地表径流为度。
特别提醒:严禁使用未腐熟粪肥或高浓度沼液,以免烧根发酵产热,反而损伤根系。
五、结语
冬枣采收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丰产的起点。真正的高产果园,从不“采完就歇”,而是抓住采后这短短10天的黄金窗口,通过科学施肥与精细管理,让树体“吃饱、吃好、吃均衡”,为来年花繁果硕积蓄能量。在优质果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将“采后复壮”纳入标准化管理流程,才能打破“大小年”魔咒,实现稳产、优质、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冬枣采后树体营养恢复与花芽分化关系研究》.《中国果树》,2022(4): 33–3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枣树绿色栽培技术规程》(LY/T 3287-2023).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果树采后施肥技术指南》. 2023.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冬枣园清园对病虫害防控效果评估》.《山东农业科学》,2021, 53(8): 11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