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养猪增肥慢?掌握3个关键点,让猪 “贴秋膘” 快又稳

立秋后天气渐凉,不少养殖户发现猪吃料不少,体重却不见长,有的甚至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的情况。其实,立秋后是猪 “贴秋膘” 的黄金期,但昼夜温差大、蚊虫干扰、换季应激等问题,容易打乱猪的生长节奏。只要抓好 “调环境、改饲喂、控健康” 这 3 步,就能让猪快速增肥,早日出栏。​

一、给猪造个 “舒适增肥房”​

立秋后最大的气候特点是 “白天热、早晚凉”,加上雨水减少、空气干燥,若猪舍环境没调好,猪易受冷热刺激,影响采食和睡眠,猪每天睡 18-20 小时,睡不好就长不快。​

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育肥猪 18-22℃,仔猪 22-25℃。立秋后昼夜温差常达 10℃以上,白天高温时猪会中暑,早晚低温易感冒,需做好 “两头防”:​

白天降温:中午 11 点 - 下午 3 点,打开猪舍通风口,安装吊扇,地面洒水,把舍温控制在 25℃以内;​

早晚保温:傍晚 5 点后关闭北侧通风口,在猪舍门口挂棉帘,仔猪栏铺垫稻草,防止冷风直吹。​

二、把料 “吃进” 肉里,不浪费​

立秋后猪的食欲会逐渐恢复,但若饲喂方法不对,要么猪吃不下,要么吃了不吸收。想要增肥快,关键是 “让猪多吃、吃好、消化好”。​

按阶段 “精准投喂”​:

育肥前期(体重 30-60 公斤):重点长骨架,饲料要 “高蛋白、中能量”,推荐配方:玉米 60%+ 豆粕 20%+ 麸皮 15%+ 预混料 5%,每天喂 3 次,每次每头喂 2.5-3 公斤;​

育肥后期(体重 60 公斤以上):重点长脂肪,饲料要 “高能量、中蛋白”,把玉米比例提高到 70%,豆粕降到 15%,添加 2% 的植物油,每天喂 3 次,每次每头喂 3-3.5 公斤。​

注意别买 “廉价劣质料”,这类料常含过多杂质,猪吃了易腹泻,反而浪费钱。选正规厂家的饲料,看包装上的 “粗蛋白含量”。​

水足才能 “长肉快”​:

猪的饮水量是采食量的 2-3 倍,立秋后干燥,若缺水,猪会减少吃料,甚至出现便秘。饮水管理要注意 2 点:​

水温别太凉:早晚水温低时,可在水箱里加少量温水,水温 20-25℃,避免猪喝凉水刺激肠胃;​

水质要干净:每天早上清理饮水器,每周用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饮水器 30 分钟,杀死细菌,保证猪喝到干净水。​

三、没病才能 “长肉稳”​

立秋后虽然气温下降,但猪仍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原体肺炎)和寄生虫病,一旦生病,不仅会掉膘,还可能延误出栏。健康管理要 “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消毒:切断 “病菌传播链”​

每周对猪舍进行 1 次全面消毒,重点消毒地面、墙壁、料槽、饮水器:​

地面、墙壁:用 “过氧乙酸溶液”(稀释 800 倍)喷洒,每平方米喷 200 毫升;​

料槽、饮水器:用 “次氯酸钠溶液”(稀释 1000 倍)浸泡 30 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门口设消毒池:在猪舍门口放一个长 1 米、宽 0.5 米的消毒池,倒入 “戊二醛溶液”,人员进出时踩池消毒,每周更换 1 次消毒液。​

立秋后养猪增肥,关键不是 “多喂料”,而是 “顺著季节特点调整管理”,用舒适的环境减少猪的消耗,用科学的饲喂提高营养吸收,用细致的防控避免应激和疾病。只要把这3 个关键点落到实处,猪就能在立秋后快速 “贴秋膘”,体重蹭蹭涨,早日达到出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