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产量上不去?养蜂人别愁!追蜜源、巧饲养、喂对料,蜂蜜年年收​!

不少养蜂人常犯愁:为啥自家蜂群总不壮?蜂蜜产量上不去?其实蜜蜂养殖的关键就是“蜜源”,再配上灵活的饲养和饲喂技巧,不管是转地追花还是定地养殖,都能让蜂群健康、蜂蜜丰收。今天就把蜜蜂生存的 “衣食住行” 关键技术讲明白,新手也能轻松上手吗,养出产蜜高的蜜蜂,下面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一、摸清 “蜜源规律”

蜜蜂一辈子都在和 “蜜” 打交道,采花蜜酿蜂蜜、采花粉喂幼虫,蜜源植物就是它们赖以生存的 “粮仓”。不管是哪种饲养方式,蜜源的多少、好坏,直接决定蜂群的强弱。所以养蜂人首先要摸清 “蜜源规律”,春天有油菜花、槐花,夏天有枣花、荆条,秋天有荞麦、向日葵,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主力蜜源。比如当前正值盛开期的陕北荞麦,就是秋季优质蜜源,花蜜多、花粉足,特别适合蜜蜂采集,很多养蜂人都会盯着这类 “蜜源宝地” 安排养殖计划。​

二、弄清两种饲养方式

养蜂主要分 “转地饲养” 和 “定地饲养”,两种方式各有技巧,核心都是 “让蜜蜂有蜜采”。​

转地饲养:不少专业养蜂人会选择 “转地饲养”,带着蜂群追着蜜源跑,哪里的蜜源植物大片盛开,就把蜂箱搬到哪里。比如现在陕北荞麦正开得热闹,养蜂人会提前把蜂群运到荞麦种植区,让蜜蜂在花期内集中采集。​转地时要注意 “赶花期”,提前查好目标蜜源的开花时间,别等花快谢了才到;此外还要注意选离蜜源近、地势平坦、通风好的地方,避免把蜂箱放在低洼积水处,不然雨天容易淹到蜂箱,影响蜜蜂出巢。​

定地饲养:如果不想来回搬蜂箱,“定地饲养” 更适合。把蜂群固定在一个地方,依靠当地的蜜源生存。蜜蜂白天采零星花蜜和花粉,晚上回巢酿蜜、哺育幼虫,虽然蜂蜜产量可能比转地饲养少,但省去了搬蜂的麻烦,适合新手或本地蜜源较稳定的地区。​

三、连阴雨别让蜜蜂饿肚子​

不管是转地还是定地饲养,最怕遇到 “连阴雨”。因为雨天蜜蜂没法出巢采蜜,巢里存的饲料越吃越少,要是不及时补喂,蜜蜂很可能会饿死,尤其是幼虫和蜂王,缺粮会直接影响蜂群后续发展。​所以若是连续 3 天以上下雨,蜜蜂基本没机会出巢,就要准备补喂;​或者打开蜂箱看巢脾,要是巢脾上没有亮晶晶的蜜珠,花粉也很少,就是饲料不足的信号。​

怎么喂?简单又实用:​用白糖和水按 1:1 的比例熬成糖水,放凉后倒进饲喂器里,再放进蜂箱 ,放进蜂箱的时候 注意别洒在巢脾上,避免沾到蜜蜂翅膀。也可以用少量成熟蜂蜜兑水,但白糖水更经济,适合大规模补喂。补喂要连续喂到天气放晴、蜜蜂能正常出巢采蜜为止,别喂一次就停。​

四、留足 “冬粮”,来年蜂群才不弱​

秋季是很多地区的最后一个采蜜季,不少养蜂人想着多取点蜜,却忘了给蜜蜂留 “过冬饲料”。蜜蜂冬天不能出巢采蜜,全靠秋天存的蜜过冬,要是把蜜取光了,冬天蜜蜂会活活饿死,来年就没蜂群可用了。​正确的做法是 “取蜜留粮”,取蜜前先估算蜂群需求,每箱蜂至少要留足 2-3 张 “蜜脾”,或者取蜜后及时补喂糖水,让蜜蜂自己把巢脾酿满蜜。比如一箱有 5 脾蜂的蜂群,至少要留 1.5-2 斤蜂蜜作为越冬饲料,具体根据当地冬季长短调整,冬天冷、时间长的地区,要多留一些。​

养蜜蜂其实没那么复杂,核心就是 “摸清蜜源、灵活饲养、按需饲喂”。转地就追着好蜜源跑,定地就用好本地粮,雨天及时补喂不饿蜂,秋天取蜜留足冬粮,再搭配自家种的蜜源植物,蜂群自然会越来越壮,蜂蜜也能年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