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育鱼苗,抓好这5关!鱼苗壮、成活率高,来年养鱼不发愁~

秋季气温、水温不冷不热,正是培育秋繁鱼苗的好时候, 这时候育出的鱼苗,开春就能快速长大,为来年养鱼打下好基础。但不少养殖户总犯难:要么鱼苗被敌害吃了,要么喂不好长得慢,要么水质出问题死苗。其实只要把好 “清塘、施肥、稀放、投饵、注水、防病” 这 6 关,就能轻松育出健壮鱼苗。

一、彻底清塘,给鱼苗建 “安全屋”​

刚腾空的鱼塘里,藏着不少 “隐形杀手”:蛙卵、蛇卵、杂鱼、虾蟹,还有看不见的病菌、寄生虫,这些都会吃鱼苗或让鱼苗生病。所以清塘这步别嫌麻烦,是鱼苗的 “安全保障”。​具体做法如下:

先把塘里的水抽干,让塘底晒 1-2 天;​

按面积撒药:每亩用 60-80 公斤生石灰,或 4-5 公斤漂白粉,先把药溶于水,然后全塘均匀泼洒,尤其是塘边、塘角的隐蔽处,别漏泼;​

泼药后等 7-10 天,让药效散一散,再注入新水,避免药害伤鱼苗。​

二、科学施肥,给鱼苗备 “营养餐”​

鱼苗刚下塘,嘴巴小,只能吃水里的浮游生物。施肥就是为了培养这些 “适口饵料”,让鱼苗有得吃、长得快。​具体做法如下:​

鱼苗下塘前 6 天,先往塘里注 60 厘米深的新水;​

注水 2 天后开始施肥:每亩施 300-400 公斤腐熟的有机肥;​

后期看水色追肥:如果水变清、透明度超过 35 厘米,就再补施少量有机肥,始终让水保持 “肥而不臭”,透明度在 30-35 厘米之间,这样浮游生物多,鱼苗吃得饱。​

三、科学投饵 ,按 “阶段” 喂

鱼苗不同阶段,吃的东西不一样,喂错了要么浪费饵料,要么鱼苗饿肚子。得跟着鱼苗生长节奏调整饵料,分阶段投喂:​

1. 初期(鱼苗下塘 - 5 天):鱼苗刚下塘,主要吃浮游生物,但得补喂黄豆浆 “加餐”:​每亩每天泼 1.5-3 公斤黄豆浆,每天泼 2 次,早上 8-9 点、下午 4-5 点各一次,泼的时候要匀,别堆在一处,让每个鱼苗都能吃到。​

2. 中期(5 天 - 3 厘米长):鱼苗长到 5 天左右,嘴巴变大了,光靠浮游生物不够,​每天喂 2 次饼糠面,每亩每次 1-2 公斤,早晚各一次;​同时开始喂青饲料,比如嫩水草切碎,或少量浮萍。​

3. 后期(3 厘米以上):3-7 厘米鱼苗:主要喂浮萍,每亩每天 10-20 公斤,分 2 次喂;​7 厘米以上鱼苗:浮萍加到每亩每天 20-40 公斤,要是浮萍不够,就用水草、旱草打浆代替);​8 厘米以上鱼苗:直接喂整棵水草或切碎的旱草,让鱼苗练着吃 “粗料”,为后期生长打基础。​

四、保持好水质,鱼苗不缺氧​

鱼苗越长大,耗氧量越多,水质也容易变差。定期换水能补充氧气、改善水质,还能促进鱼苗生长。​具体做法:​

鱼苗下塘 4 天左右,开始第一次换水,每次换 10-20 厘米深;​

前 20 天,每隔 4-5 天换一次水;20 天后,鱼苗长得大些了,每隔 7 天换一次,每次还是换 10 厘米深;​

关键提醒:换水时一定要在进水口装滤网(40-60 目),别让杂鱼、蛙卵、水草籽跑进塘里 —— 这些都是鱼苗的敌害,会抢食或吃鱼苗。​

五、防治鱼病,预防为主

秋季水温适宜,病菌也容易繁殖,要是不注意防病,鱼苗可能批量生病。所以要 “日常维护 + 定期消毒” 双管齐下。​具体做法:​

每天清理塘边杂草、塘内漂浮的死苗和污物,别让这些东西在塘里腐烂污染水;​

食台、食场每 10 天消毒一次:用生石灰水或漂白粉水,均匀泼在食台周围;​

发现鱼苗有异常,赶紧捞几条看看,要是有烂鳃、肠炎迹象,及时用对应鱼药全塘泼洒,别拖延。​

育鱼苗不用 “靠运气”,只要把这5关的细节做到位,清塘别漏死角、施肥别用生粪、投饵别忽多忽少、换水别忘滤敌害,就能让鱼苗在秋季长得壮壮的。等到来年开春,这些鱼苗就是 “主力军”,不仅长得快,抗病能力也强,能帮你省不少心、多赚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