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想省成本?和大农业科学结合,避开 “直接混养” 这些错~
- 养殖技术
- 4天前
- 16热度
很多养鱼的朋友觉得有些操作省事,其实里面藏着大隐患,比如把猪棚搭在池塘边,让猪粪直接流进塘里 “喂鱼”;或者把鸭子赶进池塘,鸭粪直接掉塘里。结果没几天,池塘水就发臭,鱼还生病,甚至整塘鱼都翻肚皮死了。其实啊,池塘养鱼和大农业(种庄稼、养猪、种树、搞副业)搭配着来是好事,能做到 “循环利用、少花钱多赚钱”,但关键是不能 “简单凑一起”,得讲科学方法。
一、为啥要把池塘养鱼和大农业搭起来?
首先是不浪费资源:比如猪粪、鸭粪能变成池塘的 “肥料”,稻秆、菜叶还能当鱼的 “青饲料”(就是新鲜的植物饲料)。原本可能浪费掉的东西,转一圈就成了养鱼的帮手,能少花点买饲料和肥料的钱。
然后是环保少污染:合理搭配着来,能少排些垃圾。比如猪粪先发酵一下再进塘,就不会直接污染水质;鱼塘的水还能浇周边的庄稼,形成 “塘里养鱼、鱼的粪便肥田、田里的东西再帮着养鱼” 的循环。
最后是多赚点钱:养鱼的时候,还能顺便养猪、养鸡,或者种水稻、种瓜。一块地能有两份收入,比只养鱼划算多了。
但要记住核心原则:所有搭配都得 “以养鱼为主”。不管是养猪、种水稻还是养鸭,最终都是为了让鱼长得好,不能反过来让这些事影响养鱼。
二、两种最常见的搭配,别踩 “直接混养” 的坑
1. 养鱼 + 养猪 / 养禽(渔牧结合)
这种搭配里,养鱼配养猪、养鱼配养鸡鸭最常见,但最容易犯的错就是 “把粪便直接倒进池塘”。正确的做法分两步:
第一步:先建个专门的粪坑,把猪粪、鸭粪先发酵 15 到 20 天。发酵能杀死粪便里的病菌和寄生虫,还能把 “生粪” 变成鱼能吸收的 “熟肥”。
第二步:按池塘施肥的规矩来用。发酵好的粪水,不能一次倒太多,得看塘水是肥是瘦来调整;要是想用新鲜粪便直接喂鱼,就得每天打扫猪棚、鸭棚,把当天的新粪收起来,第二天上午按 “喂饲料的量” 撒进去,千万别把新粪和旧粪混在一起,尤其是天热的时候,旧粪容易坏,会污染水。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养殖户在池塘边建了猪棚,还配了沼气池。猪粪进沼气池产沼气(能烧火做饭),剩下的沼液和沼渣再按比例泼到池塘里。这样既肥了水,鱼长得壮,还没污染,一年下来猪和鱼都赚了钱。
2. 养鱼 + 种庄稼(渔农结合)
这种搭配里,养鱼配种水稻、养鱼配种蔬菜、养鱼配种瓜最受欢迎,但不是 “在塘里随便种”,得按养鱼的需求来。正确操作是这样:
比如养鱼配种水稻:
第一步:先把池塘水放干些,用浅浅的水种水稻。等稻苗长到 30 到 40 厘米高、长得很茂盛的时候,先割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稻秆,要么运到别的鱼塘当青饲料,要么堆在岸边发酵熟了,当绿肥泼进塘里。
第二步:给种水稻的池塘慢慢加水,然后放鱼。鱼能吃剩下的稻叶、稻穗,吃不完的稻秆烂了之后还能肥塘,一举两得。
这里要注意:不能让水稻长得太密,也不能太晚加水。不然稻秆会太老,鱼不爱吃,还容易烂在塘里污染水。
再比如 “养鱼配种蔬菜”:可以在池塘边种空心菜、生菜,菜长大后割下来喂草鱼;也能用浮板在池塘边种蔬菜,蔬菜的根能吸收塘里的养分,把水净化干净,蔬菜还能卖钱,形成 “鱼帮菜长、菜帮鱼净水” 的循环。
三、关键提醒:3 个原则别忘
始终以养鱼为主:比如种水稻不能占满池塘,得留够鱼活动、呼吸的空间;养猪也不能太多,不然粪便处理不过来,反而污染塘水。
严格按养鱼的技术来:池塘该施多少肥、什么时候喂饲料、怎么调水质,不能因为 “搭配了其他项目” 就乱改。该换水的时候换水,该给鱼增氧的时候增氧,该防鱼病的时候防鱼病,一点不能含糊。
天热的时候多注意:夏天温度高,粪便容易坏,要少喂新鲜粪便,多观察塘水的颜色(水太绿或太浑就有问题);养鱼配种水稻的池塘,别让稻秆在高温下烂得太快,要及时清理剩下的稻秆。
其实,池塘养鱼和大农业搭配,核心就是 “循环利用” 和 “讲科学”—— 不浪费资源,不破坏水质,让鱼和种庄稼、养猪养禽互相帮衬。只要记住 “以养鱼为主、粪便先处理、按技术操作” 这几个关键点,就能既养好鱼,又多赚一份钱,实现真正的 “生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