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用哪种钾肥效果好一点?
- 种植技术
- 1天前
- 12热度
种山药的老乡,都盼着挖的时候能拔出 “胳膊粗” 的块茎,可不少人种的山药,要么又细又短,要么吃着发柴没口感,白忙活大半年!其实问题多半出在钾肥上:没给够,或者给错了。山药是 “喜钾大户”,尤其是后期长块茎的时候,钾就像 “营养搬运工”,把叶子造的营养全送到块茎里。今天就把山药用钾肥的门道讲明白,哪种钾能用、啥时候施、怎么施,老乡一看就会!
一、钾肥对山药有多重要?
不少老乡只知道给山药施氮肥长叶子、施磷肥长根,却忘了钾肥,其实钾对山药长块茎,比前两种肥还关键。山药叶子通过光合作用造的营养,全靠钾元素运到块茎里存起来。缺钾的话,营养堆在叶子里,块茎就长不大、没口感;而且缺钾的山药块茎容易裂,挖的时候一碰就断,还放不久。补够钾就不一样了,块茎表皮更厚实,不仅长得粗,还不容易裂,能多存 20 天。
二、山药能用的 3 种钾肥,别用错了
1. 氯化钾:苗期少量用,别多
氯化钾是白色或淡黄色的小颗粒,能溶于水,含钾量高(大概 60%),撒下去见效快,价格还便宜。但它含氯离子,山药怕氯 —— 氯离子会影响块茎长淀粉,还可能让块茎空心,所以只能在苗期用。
山药刚出苗、长到 30 厘米高之前,块茎还没开始膨大,这时候每亩撒 5 公斤就行,别多。用的时候最好和生石灰或腐熟的羊粪一起施,能中和它的酸性,避免土壤变酸伤根。
2. 硫酸钾:全程能用,是 “百搭钾肥”
硫酸钾是白色颗粒,含钾量 50%-52%,虽然比氯化钾低一点,但不含氯,对山药块茎没伤害;而且它温和,不会让土壤快速变酸,前期补钾、后期长块茎都能用。
具体用法分 3 次:
苗期:每亩撒 8 公斤,和尿素一起施,撒在离根部 10 厘米的地方,既能长叶,还能为后期长块茎打基础;
块茎形成期(关键期):每亩撒 15 公斤,在山药垄两侧开 5 厘米深的小沟,把肥撒进去再盖土,根系能直接吸收;
块茎膨大期:再补一次,每亩撒 10 公斤,或者喷 0.3% 的硫酸钾溶液(1 斤药兑 300 斤水),重点喷叶片背面,吸收更快,块茎能再长粗一圈。
3. 草木灰:省钱好肥,注意碱性
草木灰就是农村烧秸秆、树枝剩下的灰,含钾量 10%-20%,还含钙、磷等微量元素,不用花钱,是老乡的 “省钱好肥”。但它是碱性的,不能和酸性肥、铵态氮肥混施,不然肥效会 “跑掉”。
用法有两种:
种山药前整地:每亩撒 200 公斤草木灰,和腐熟的鸡粪一起翻入土,既能补钾,还能改良土壤、防地下虫;
苗期或块茎形成期:每亩撒 100 公斤在山药垄上,撒后轻锄一下,让灰和土混匀。别浇水后撒,钾会随水流失。
三、新手施钾肥避坑指南,这 3 件事别做
别只施钾肥,要氮磷钾搭配:光施钾,山药叶子长不好、根扎不深,块茎还是长不大。比如块茎形成期,施硫酸钾时可以混 2 公斤磷肥(过磷酸钙),营养更全面;
别用过期钾肥:氯化钾、硫酸钾放久了会结块,肥效降一半;草木灰放超过 3 个月,钾会流失,最好现烧现用;
别过量施钾:每亩单次施硫酸钾别超过 20 公斤,不然土壤里钾太多,会影响山药吸收钙、镁,这两种元素也影响块茎品质,反而会让块茎开裂。
总结:其实山药施钾肥真不难,记住 “苗期少用点氯化钾、后期用硫酸钾、想省钱就用草木灰”,再按时期补够量就行。等挖山药的时候,保准能拔出胳膊粗的好山药,吃着粉糯香甜,放着也耐存,之前的辛苦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