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大山里的土特产亮相成都!线上线下联动,帮脱贫县拓销路~

9 月 4 号到 6 号这三天,成都宽窄巷子的夜市比平时热闹多了,云南的野生菌菇飘着香,陕西的苹果咬着脆甜,重庆的非遗香肠在铁板上滋滋冒油…… 这场满是烟火气的 “土特产大聚会”,其实是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一起办的 “2025 年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成渝地区推介周(成都专场)” 活动。三天里,全国 22 个省100 多个脱贫县,带来了上千种优质特色农产品,成都人在家门口就尝到了大山里的好东西。

一、从展会到菜市场,随处能买能尝

这次活动专门给脱贫地区设了 “免费展位” 和 “试吃区”,时令蔬菜、生态大米、非遗腊肉、高山茶叶这些农产品摆得满满当当。展会现场特别热闹:采购商跟脱贫县的农户面对面聊合作,普通市民则在各个摊位间转,试吃一口觉得好就询价、扫码下单。綦江来的农户笑着说:“真没想到成都人这么喜欢我们的高山蔬菜,一上午就卖了几十斤!”

最有意思的还得是宽窄巷子的 “土特产夜市”。作为成都有名的打卡地,这里把老辈传下来的土特产和现在人喜欢的消费方式结合得特别好,游客一边看民俗表演,一边吃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主播们架着手机直播,镜头里的非遗腊肉、生态蜂蜜刚介绍完,订单就来了;还有家长带着孩子体验手工制茶,一边玩一边听农产品背后的故事。这种 “能尝、能买、能玩” 的方式,让脱贫地区的土特产不再是冷冰冰的商品,反倒成了带着故事和温度的 “乡村名片”。

为了让这些好东西不止在展会上能买到,活动还找了益民菜市、满彭菜场、红旗超市、舞东风这些本地连锁商家帮忙,足足有 500 多家。现在成都人逛家门口的菜市场、超市,就能轻松买到脱贫地区的特产,从产地到餐桌,一点都不绕弯。

二、主播带货、平台打折,全国都能买

线下热闹,线上也没闲着。十多位成都本地的美食博主、农村主播,当起了 “好物推荐官”,在线上带大家 “云逛展”。镜头前,主播们咬一口刚摘的脆桃,泡一杯高山云雾茶,还实时回答网友 “这东西哪产的”“好吃吗” 之类的问题。“这是贵州大山里的刺梨原液,维 C 含量超高!” 主播刚说完,直播间的订单就不停刷新。

同时,成都农博会线上平台、京东成都馆、天府源这些电商平台,也专门开了活动专区,把上千种优质农产品集中摆上去。平台还搞了优惠:限时打折、买满减钱、送小礼物,让大家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好东西。这种 “线下先体验、线上再下单” 的模式,不光打破了地域限制,还靠网络流量让更多人知道了脱贫地区的好产品。

三、以后还会帮着卖,让好东西一直火

其实这次推介活动不是偶然。据了解,农业农村部以后会经常帮脱贫地区对接销路,计划把这些土特产持续卖到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这些消费力强的地方。通过搭稳定的展销平台,帮脱贫地区拓宽卖货渠道,把农产品的品牌打响,让好东西能卖出好价钱。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相关负责人也说,这次成都专场活动,是脱贫地区的农产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次重要尝试。接下来还会整合资源,给脱贫县提供 “一条龙帮忙”:从给农产品做品牌认证、搞冷藏运输,到教农户做电商,全方位支持。就是想让更多 “藏在大山里没人知道” 的好土特产,走出深山、走进城市,变成帮乡村振兴的 “金钥匙”。

从宽窄巷子夜市的烟火气,到家门口超市货架上的新鲜特产;从直播间里的热闹互动,到农户脸上增收的笑容,这场 “土特产盛宴” 不光带来了舌尖上的美味,更搭起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桥梁。随着这种产销对接的机制越来越完善,相信会有更多脱贫地区的好农产品,通过这样的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产业更兴旺、农民更赚钱的目标,真正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