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米怕后期蚜虫泛滥?别慌!这样科学防蚜虫,稳保穗大粒满、丰收不打折!

玉米长到抽穗前的 “关键期”,最怕蚜虫来捣乱,这些针尖大的小虫子,喜欢扎堆趴在玉米心叶、叶片背面,甚至穗轴上,一口口吸玉米的汁液。被蚜虫缠上的玉米,叶子会慢慢发黄、卷曲,没法好好进行光合作用;有的蚜虫还会传播病毒病,让玉米抽穗困难;更糟的是,蚜虫拉的 “蜜露”会粘在叶子上,挡住阳光不说,还会招霉菌,最后玉米穗小、籽粒瘪,收成直接受影响。其实防蚜虫有章法,从选药到喷药,再到日常管理,几步做好就能搞定。​

一、选对药是关键,4 种常用药

1.噻虫嗪:这种药有 “内吸长效” 的本事,喷到玉米上或者灌进心叶后,能被玉米吸收到体内,蚜虫只要吸玉米汁液,就会中毒死亡。而且它的持效期长,喷一次能管 10-15 天,不用频繁打药,适合没时间经常下地的老乡。​

2.吡虫啉:吡虫啉是 “广谱” 药,不光能治玉米蚜虫,地里其他作物的蚜虫也能防,家里备一瓶,偶尔还能用来治其他作物的虫。它的毒性低,对玉米、蜜蜂都相对安全,喷药后见效也快,一般 1-2 天就能看到蚜虫减少。​

3.烯啶虫胺:这种药属于 “高效低毒” 型,打药后蚜虫很快就会停止取食,而且它分解快,不会在玉米上留太多残留,后期吃青玉米或者收籽粒都放心。要是老乡们在意农药残留问题,选它准没错。​

4.抗蚜威:抗蚜威是防治蚜虫的 “特效药”,而且有个大优点,对玉米特别安全,就算喷药时稍微浓一点,也不容易伤玉米叶子、心叶。要是玉米已经快抽穗,担心其他药伤穗,用抗蚜威就不用怕。​

二、啥时候喷、怎么喷?

1.啥时候该喷药了?​不是看到几只蚜虫就急着喷药,得看 “虫量”。玉米心叶期的时候,要是地里 50% 的玉米株都有蚜虫,而且每棵玉米上的蚜虫超过 2000 头,这时候就得赶紧喷药;要是虫量少,先观察几天,别浪费药。​

2.喷药方式:两种做法,心叶期重点灌心​

喷雾:把选好的药按说明书兑水,用喷雾器均匀喷在玉米叶片正反面,尤其是蚜虫扎堆的叶背和心叶周围。喷的时候要慢一点,保证每个有蚜虫的地方都能沾上药,别漏喷。​

灌心叶:玉米心叶期,很多蚜虫躲在卷着的心叶里,光喷雾可能喷不到。这时候可以把药液直接灌进心叶,用小勺子或者喷壶的 “细雾档”,往每棵玉米的心叶里浇 5-10 毫升药液,让药顺着心叶流进去,把里面的蚜虫彻底杀死。这种方法省药还高效,适合蚜虫集中在心叶里的情况。​

3.配合农业防治:除了打药,日常管理做好了,能从源头减少蚜虫数量,甚至不用频繁喷药。老乡们可以试试这 3 个简单的办法:​

清杂草:玉米地里的杂草,还有地头、田埂上的杂草,都是蚜虫的 “中转站”,蚜虫先在杂草上繁殖,再转移到玉米上。所以要经常清理田间杂草,拔下来的杂草要么运出田外,要么晒干烧掉,别留在地里给蚜虫留 “后路”。​

保通风:蚜虫喜欢闷热的环境,要是玉米种得太密,或者地里通风不好,蚜虫繁殖得特别快。玉米后期可以适当疏除底部的老叶、黄叶,既能增加田间通风,又能让阳光照进来,蚜虫自然少了;要是种得密,前期没疏苗,后期尽量清理田间杂物,别挡住通风。​

施肥掺药:要是往年玉米总闹蚜虫,今年可以在玉米后期追肥的时候,往肥料里掺点噻虫嗪或吡虫啉。施肥时把药肥一起撒在玉米根部附近,玉米吸收后,体内会带有药效,蚜虫一吸就中毒,相当于给玉米 “穿了层防护衣”,提前预防蚜虫,不用等虫多了再打药。​

三、喷药注意事项,3 个细节别忽略

1选对时间:别在中午高温的时候喷药,中午太阳毒,药液容易挥发,药效会打折扣,还可能因为高温让玉米叶子出现药害。最好选晴天早晨或者傍晚,这时候温度适宜,蚜虫活动频繁,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是遇到阴雨天,别喷药,等天晴了再喷,不然雨水会把药冲掉。​

2.配药按说明:每种药的说明书上都写着兑水比例,比如 “吡虫啉 1000-1500 倍液”,老乡们一定要按比例配,别觉得 “药多加点效果好” 就随便加量,药太浓会烧玉米叶子、心叶;也别为了省药少加,药太稀杀不死蚜虫,白忙活一场。配药时最好用清水,别用浑浊的河水,以免影响药效。​

3.交替用药:要是总用同一种药防蚜虫,时间长了蚜虫会产生 “抗药性”,再用这种药就没效果了。所以要交替用药,比如这次用噻虫嗪,下次就换成吡虫啉,或者把吡虫啉和高氯、联苯菊酯等 “菊酯类药” 混合用,这样能避免蚜虫抗药,药效一直在线。​

玉米后期蚜虫繁殖特别快,一旦发现有蚜虫苗头,别等着 “看看再说”,等蚜虫密密麻麻爬满叶子,再治就费劲了,还容易影响玉米灌浆。老乡们平时多去地里转,扒开玉米心叶看看,发现虫量快到 “防治标准” 了,就赶紧动手,选对药、用对方法,再配合清杂草、保通风,蚜虫肯定能治住,收成才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