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全国农产品市场行情:整体稳中有升,多品类涨跌分化!

10 月 13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行情整体是 “稳着往上走,但不同品类价格有分有合”,其中有的涨了,有的跌了,不是一刀切。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两个核心价格指数都小幅度上涨了:“农产品批发价格 200 指数” 报 118.70,比上周六高了 0.28 个点;“菜篮子” 产品批发价指数也涨到 119.61,比上周六高 0.33 个点。这说明现在新鲜农产品的供给整体稳定,部分品类因为买的人多了,价格才稍微往上走了点。​

一、畜禽产品:猪肉小降,牛羊肉微涨,鸡蛋鸡肉略降​

截至 10 月 13 日下午 2 点,畜禽类价格有明显分化,简单说就是 “猪降、牛羊涨、蛋禽稍微降”:​

猪肉:全国平均批发价 18.47 元 / 公斤,比上周六降了 1.6%,最近一直是小幅度往下走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现在生猪出栏量够多,市场上不缺猪肉,供需比较平衡,价格自然稳不住涨;​

牛羊肉:价格稍微涨了点,牛肉平均 66.34 元 / 公斤(比上周六涨 0.5%),羊肉平均 62.06 元 / 公斤(比上周六涨 0.2%)。秋冬天气冷,大家爱吃点温补的肉,需求稍微多了点,就把价格托上去了;​

鸡蛋和鸡肉:鸡蛋平均 7.76 元 / 公斤(比上周六降 1.4%),白条鸡平均 17.55 元 / 公斤(比上周六降 0.6%)。目前这两种的供给很稳定,价格只是小调整,整体还在正常范围内,不用慌。​

二、蔬果产品:蔬菜微涨、水果没动,不同品种涨跌差得明显​

蔬菜和水果的行情分化挺清楚:蔬菜稍微涨了点,水果价格稳稳的,具体到单个品种,有的涨有的跌,一目了然:​

蔬菜整体:重点监测的 28 种蔬菜,平均批发价 4.96 元 / 公斤,比上周六涨 0.2%。主要是部分应季蔬菜受局部天气影响,上市量少了点,才让价格稍微往上走了走;​

涨得最多的 5 种:西葫芦(涨 4.3%)、黄瓜(涨 2.1%)、西红柿(涨 1.4%)、生菜(涨 1.3%)、油菜(涨 1.0%)。这些都是现在大家常买的蔬菜,需求比较稳,短期买的人多,价格就涨了;​

降得最多的几种:平菇(降 3.2%)、芹菜(降 3.0%)、大葱(降 2.7%)、青椒(降 2.7%),还有水产品里的鲫鱼(降 3.0%)—— 这些都是因为最近上市量多了,市场上货够多,竞争大,价格就下来了;​

水果整体:重点监测的 6 种水果,平均批发价 7.10 元 / 公斤,和上周六一模一样。现在苹果、梨这些储备水果够多,柑橘类水果也开始陆续上市了,供需刚好平衡,价格自然稳得住。​

三、水产品:整体价格往下走,部分品种降得挺明显​

水产品市场现在供给很充足,价格整体是降的,不管是消费者买还是采购商进货,成本都更划算:​

鲫鱼:平均批发价 19.38 元 / 公斤,比上周六降 3.0%,是水产品里降得最多的;​

大带鱼:平均批发价 40.23 元 / 公斤,比上周六降 2.4%。秋冬季节带鱼捕捞量多了,货多了价格就降了;​

鲤鱼和白鲢鱼:价格只是小调整,鲤鱼 13.95 元 / 公斤(降 0.1%),白鲢鱼 9.98 元 / 公斤(降 0.6%)。淡水鱼的供给一直很稳定,价格没大波动。​

四、实用建议:不管是采购、种养殖还是消费,这样调整更划算​

根据行情,不同人群可以这样调整策略,少花冤枉钱、多抓机会:​

采购端(农贸市场、餐馆饭店):现在鲫鱼、大带鱼、平菇、芹菜这些品类价格降了,性价比高,可以适当多进点货,降低成本;西葫芦、黄瓜这些涨价的,不用囤太多,按需求灵活买,避免囤货积压;​

生产端(农户、合作社):西葫芦、西红柿、生菜这些蔬菜最近行情好,能卖上价,可以结合本地天气和种植周期,合理安排接下来种什么、种多少,既能保证供给,又能趁着好行情多赚点;养猪的农户要多关注生猪出栏的节奏,看看市场供需变化,别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免得后期价格跌了吃亏;​

消费者:水果价格稳,想吃啥就买啥,不用囤;鸡蛋、白条鸡价格稍微降了点,适合日常多买点储备;水产品现在价格划算,鲫鱼、带鱼可以多吃几顿,性价比高。​

总结:接下来大家可以多关注天气变化,因为天气会影响蔬菜、水果的上市量;另外也留意畜禽产品的供需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采购、种植或消费计划,这样就能更好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