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怕雏鹅批量死?5种常见鹅病的识别与防治攻略,新手也能上手!

养鹅过程中,最让养殖户揪心的就是病害,尤其是雏鹅抵抗力弱,一旦染病很容易批量死亡,前期投入全打水漂。其实,鹅的常见病害就那几种,只要能分清症状、找对方法,大部分都能预防和控制。今天就针对小鹅瘟、流行性感冒、禽霍乱、曲霉菌病、软脚病这 5 种高发鹅病,教你按症状认病,精准防治!

一、小鹅瘟:雏鹅 “头号杀手”,10 日龄内最危险​

小鹅瘟是 3-20 日龄雏鹅的 “致命病”,由病毒引起,发病日龄越小,死得越快,10 日龄以内的雏鹅染病,死亡率几乎 100%,20 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这点一定要记牢。​

怎么认?病鹅一开始没精神,不吃东西,接着开始严重拉痢;到后期会出现 “歪脖子”“抽搐”“站不稳” 等神经问题,最后瘫倒死亡。​

怎么防?给种鹅在产蛋前 30 天打小鹅瘟疫苗,这样种蛋里会带有 “母源抗体”,雏鹅孵出来就自带抵抗力,基本不会得小鹅瘟。​如果种鹅没打疫苗,雏鹅刚出壳就要马上注射小鹅瘟弱毒苗,赶在病毒入侵前建立保护。​

怎么治?一旦发现病鹅,赶紧给整群鹅注射小鹅瘟血清,能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在饲料或饮水里加适量葡萄糖和维生素 C,帮雏鹅恢复体力,提高抗病力。​

二、流行性感冒:冬春高发,雏鹅最怕 “着凉”​

鹅流感多因天气突变、管理不当引起,冬春季节最常见,尤其盯上 1 月龄以内的雏鹅。它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来得快,严重时几小时就会死鹅。​

1. 怎么认?病鹅不爱吃东西,总往一起挤着取暖;鼻子流液、眼睛流泪,还会频繁摇头 ,甩头时鼻涕会粘在羽毛上,把羽毛弄得又脏又乱;后期会呼吸困难,严重拉稀,死前症状更明显。​

2. 怎么防?冬春养雏鹅,一定要做好保温,别让鹅群着凉;舍内保持干燥,避免温差太大。​如果是流感高发地区,提前给鹅打灭活苗,能有效降低发病概率。​

3. 怎么治?用青霉素 2000IU / 只,兑水给鹅喝,连喝 3 天。​或者可以选择肌肉注射链霉素,每只鹅 5 万 IU,每天 2 次,连打 2 天,基本能控制住。​

三、禽霍乱:急性 “败血病”,肝脏有 “小白点”​

禽霍乱是由细菌引起的急性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最危险的是 “最急性型”—— 病鹅没任何征兆就突然死亡,让人措手不及。​

1. 怎么认?多数病鹅是 “急性型”,没精神、羽毛蓬松,闭着眼睛呆站着;严重拉痢,粪便呈灰黄色或污绿色;后期呼吸困难,张嘴伸脖子,最后瘫软死亡。少数会转为 “慢性型”,长期拉稀,慢慢消瘦。​

2. 怎么防?提前给鹅注射禽霍乱菌苗,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平时做好舍内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3. 怎么治?用 0.02% 的复方新诺明拌在饲料里,让鹅吃。​同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每天 2 次,连打 3-4 天,基本能控制住病情。​

四、曲霉菌病:“发霉” 惹的祸,雏鹅易 “喘不上气”​

这种病多是因为饲料、垫料潮湿发霉,长出霉菌孢子,鹅吸入或吃了孢子就会感染,雏鹅最容易中招。​

1. 怎么认?病鹅最明显的表现是 “喘”,伸着脖子、张着嘴呼吸,像缺氧一样;没精神、闭着眼睛昏睡,鼻子和眼睛流液,会 “甩鼻”;后期会拉稀。​

2. 怎么防?饲料要晒干储存,避免受潮发霉;垫料也要保持干燥,发现发霉马上换掉。​舍内加强通风,减少霉菌孢子浓度;平时定期消毒,抑制霉菌生长。​

3. 怎么治?给病鹅喂制霉菌素,拌在饲料里吃,能有效杀灭霉菌,缓解症状。​

五、软脚病:不是 “传染病”,是 “营养不够”​

软脚病不算传染病,主要是因为饲料里钙、磷不够或比例不对,还有缺乏维生素 D,再加上舍内潮湿、光照少,鹅没法晒太阳引起的,秋冬寒冷季节最常见,雏鹅容易得。​

1. 怎么认?病鹅的脚软得没力气,总趴在地上,没法正常行走;就算想动,也得用两个翅膀撑着身体,一瘸一拐的;生长速度会变慢,比同龄鹅瘦小。​

2. 怎么防?配饲料时要注意钙、磷的含量和比例,同时保证维生素 D 充足,别长期喂单一饲料。​平时还要多让鹅运动、晒太阳,阳光能帮鹅合成维生素 D,促进钙吸收,减少软脚病的发生。​

3. 怎么治?给病鹅喂鱼肝油和钙片,直接补营养,一般几天就能看到好转;同时调整饲料配方,避免再次缺营养。​

其实这 5 种鹅病,大部分都能通过 “提前预防” 避免,所以无需过于恐慌。就算真的发病,只要能早点认出症状,用对治疗方法,也能减少损失。​养鹅不是靠运气,所以平时多注意观察鹅群状态,就能让鹅群少生病、长得快,养殖户也能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