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罗氏沼虾想稳赚?先做好选田改田!挖沟种草防逃全教你,稻虾双收不费劲~

罗氏沼虾个头大、肉还嫩,不少养殖户都靠它多赚钱,尤其是 “稻田养虾” 这法子,既能收水稻,又能出沼虾,土地利用得好,赚的钱也翻了倍。但想把罗氏沼虾养好,第一步不是放虾苗,而是选对稻田、改好田 —— 这就跟盖房子先打地基一样,基础牢了,后面养殖才省心。今天就一步步教你 “选稻田” 和 “改稻田” 的实用技巧,跟着看就行!

一、选稻田,得卡这 4 个 “硬要求”

排灌水得方便:罗氏沼虾对水特别敏感,下雨天要是积水排不出去,虾会缺氧憋死;天旱没水灌,虾又会干死。所以选稻田时,得找离水源近、能快进水也能快排水的地儿,最好有单独的进水道和排水道,进水口能在 1-2 小时把田灌满,排水口半天就能把积水排完,这样遇到暴雨、大旱这些极端天气,才能及时应对。

水源得干净没污染:罗氏沼虾挑水质,水一脏,虾容易生病死,严重时甚至全塘赔本。选田时先肉眼看:水得清澈,闻着没怪味儿。要是拿不准水质好不好,就找专业机构测测,保证水的 pH 值在 7-8.5 之间,每升水里的溶氧量不低于 5 毫克,也没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这样的水才适合虾生长。

田埂不能漏水:田埂是防虾逃跑的第一道坎,要是田埂有裂缝、小窟窿,虾会顺着缝偷偷跑掉,白忙活一场。选的时候得仔细查:用脚踩踩田埂,看有没有软塌塌、一踩就陷的地方;或者往田埂上泼点水,等一会儿看看有没有渗水的痕迹。优先选黏性土的田,这种土不容易漏水;沙质土的田尽量别要,漏水问题难解决。

面积大小要合适:稻田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灵活。根据养殖户的经验,大概 3-5 亩的稻田最适合养罗氏沼虾。面积太小的话,虾活动不开,产量上不去,而且买设备的钱分摊下来不划算;面积太大又管不过来,喂料时顾东顾不了西,巡田时漏了哪个角落,防病时跟不上节奏,容易出现 “一边虾长得好,一边虾长得差” 的情况。

二、改稻田:挖对沟、种对草、防好逃

1. 挖虾沟:虾的 “活动区 + 避难所”

虾沟可不是随便挖的,它是罗氏沼虾平时活动、躲天敌的地方,等水稻收割时,还能当虾的 “临时住处”。主要挖三种沟:环着田边的 “环沟”、田中间的 “田间沟”、专门存虾的 “暂养沟”,而且挖出来的土正好能用来加固田埂,一举两得。

挖沟有两个关键提醒:

挖沟的总面积别超过稻田的 15%-20%,要是挖太多,水稻的种植面积就少了,最后稻子产量会受影响;

挖出来的土要均匀铺在田埂上,把田埂加高到 80-100 厘米(差不多到成人膝盖以上),加宽到 1-1.2 米,铺好后用脚踩实,或者用工具拍紧,防止田埂漏水、虾逃跑。

2. 种水草:虾的 “宝贝” 不能少

很多人觉得 “种草麻烦,没必要”,其实水草对罗氏沼虾来说是 “宝贝”:没水草的话,虾会互相打架抢地盘,水质也容易变浑变肥;有了水草,虾既能躲着休息,还能净化水质。虾沟里必须种草,选对品种、控制好面积就行。

推荐 3 种好种又好用的草:

马来眼子菜:耐低温、不怕轻微污染,适合种在环沟底部,能给虾提供稳定的附着点,虾爬上去不容易滑;

轮叶黑藻:长得快、叶子多,适合种在田间沟里,虾喜欢躲在叶子中间,既能遮阴又能避天敌;

水花生:能漂在水面长,也能半沉在水里长,适合种在环沟边上,夏天天热时,能给虾遮阴避暑,防止虾中暑。

3. 防逃设施:别让虾 “跑了白养”

罗氏沼虾天生爱跑,尤其是下雨天水位上涨时,会顺着水流往外逃,所以防逃设施必须装到位,重点盯紧进排水口。

先说说进排水口的讲究:

位置:要放在稻田的对角,比如左上角进水、右下角排水,这样水能流遍整个稻田,不会有某个角落的水 “stagnant( stagnant 这里想表达不流动,大白话就是 “不动弹”)”,避免局部水质差;

尺寸:进水口直径 30-40 厘米,排水口直径 40-50 厘米,排水口比进水口大,这样遇到大雨时能快速排水,不容易积水。

最后再提醒两点防逃细节:

每次进水后,都要检查进排水口的网片有没有破洞,哪怕是小窟窿也要马上补,别等虾跑了才发现;

下雨天要多盯着水位,一旦水快漫到网顶了,赶紧开排水口放水,别让虾跟着水流跑出去。

其实稻田养罗氏沼虾,“前期准备” 比 “后面管理” 还重要。选对符合要求的稻田,挖好实用的虾沟,种上合适的水草,装牢防逃网,就等于给虾造了个 “安全舒服的家”,后面放苗、喂料、防病都会轻松很多。把 “选田” 和 “改田” 这两步做扎实,就能为 “稻虾双丰收” 打下好基础,到时候既能收金黄的稻子,又能捕肥嘟嘟的虾,多赚一份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