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总延期出栏?4大原因找准,4 招破解让猪按时出,多赚养猪钱!

不少养猪的朋友都遇到过糟心事,育肥猪明明到了该出栏的日子,体重却没达标,只能多养几天。可多养一天就多一天的饲料钱、人工钱,最后算下来利润少了一大块。其实育肥猪 “延期毕业” 不是偶然,多半跟品种、营养、管理、疫病这四个方面有关,下面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育肥猪为啥会延期出栏?怎么能让育肥猪按时出栏?

一、育肥猪为啥会延期出栏?无非这 4 个原因

1. 品种没选对,再费劲儿养也白搭

育肥猪长得快不快,品种是 “天生的底子”。咱们常见的良种猪,比如三元杂交猪、杜长大这些,正常喂的话 150-160 天就能长到 100 公斤出栏;但本地土猪或者 “土洋混” 的猪不一样,它们成熟得早,早早开始长脂肪,后面就长不动了,想按时出栏难着呢。更麻烦的是,有些猪场贪便宜,随便从非正规地方引种。这些猪苗身子弱,一受点刺激就生病,有的甚至会长出那种灰白、渗水的劣质肉(行话叫 PSE 肉)。不仅长得慢,猪肉品质还差,两头吃亏。

2. 营养没跟上,猪根本长不动

育肥猪在不同阶段需要的营养不一样,就像小孩长身体,小时候要补钙、大了要补蛋白一样。要是饲料没选对,比如买的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或者饲料里蛋白质不够、钙和磷的比例乱了、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猪就会 “营养不良”。每天长的重量上不去,严重的甚至会停止生长,有的还越养越瘦。

3. 管理太粗糙,细节拖了后腿

不少人觉得 “养猪只要喂饱就行”,其实管理上的小漏洞才是隐形麻烦。比如没个正经的饲养规矩:初产母猪配种太早,或者母猪年纪太大,生下来的仔猪本来就是 “弱仔”,育肥期自然长不快;还有圈舍卫生差,粪便堆着不清理,通风又不好,冬天冻得猪打哆嗦,夏天热得猪喘粗气 ,猪待着不舒服,咋能长好?

4. 疫病没防住,猪哪有心思长?

现在猪病种类多,还容易混着犯病。不少养殖户要么 “瞎保健”,要么 “存侥幸不防疫”,两种做法都坑猪。比如为了防病,天天给猪喂药,结果猪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身体里的好细菌也没了,连钙都吸收不了,身子越来越弱,长得越来越慢;反过来,有些猪场不消毒、不按时打疫苗,蓝耳病、隐性猪瘟、气喘病这些常见病一来,猪不仅长慢,严重的还会死,出栏就更没谱了。

二、4 个办法,让育肥猪按时出栏

1. 选对品种:优先挑良种,引种别乱选

想让猪长得快,首选良种猪。比如三元杂交猪、杜长大,这些猪每天能长不少,150-160 天就能到 100 公斤出栏,比土猪能省 20-30 天育肥期。

买猪苗别贪便宜,一定要去有资质的正规猪场,挑那种活泼、看着健康的猪。最好跟猪场要一份猪的 “家谱”,避免买到带病、长不快的猪。猪买回来后,先单独关 15-20 天观察,确认没病再跟其他猪混养。

2. 科学喂料:分阶段给营养,饲料别将就

仔猪期:给高蛋白质、容易消化的仔猪料,帮它打好骨骼基础;

中猪期:用中蛋白饲料,再搭配点能量料;

大猪期:多加点能量料,帮它长肉。

3. 精细管理:把猪的 “居住环境” 和 “生活规矩” 做好

先管好圈舍环境:冬天冷,就铺点垫料,比如干草,有条件的装地暖、煤炉,让舍温保持在 18-22℃;夏天热,就装水帘、风扇,舍温超过 28℃就开,同时每天清理粪便,减少氨气味儿,保证通风。

再立好饲养规矩:初产母猪别太早配种,得等到 8-10 月龄、体重达 130 公斤以上再配;母猪超过 6 胎就逐步淘汰,别让老母猪生弱仔;每周用戊二醛、过氧乙酸这些消毒剂给猪场喷 1-2 次,门口设个消毒池,不让外面的病菌带进来。

还有个小细节:把体重差不多、性别一样的猪放一块养,别让大猪欺负小猪,保证每头猪都能吃饱、长得匀。

4. 疫病防控:别瞎喂药,疫苗别落下

平时别给猪瞎喂药,做好环境消毒、保证营养,比天天喂药管用。要是猪真生病了,先找兽医确诊,再对症用药,别盲目乱喂。

疫苗千万不能少!要根据当地常发的疫病,定个打疫苗的计划,比如仔猪 21 天打猪瘟疫苗,35 天打蓝耳病疫苗,60 天打口蹄疫疫苗,育肥期每 2 个月驱一次虫。

每天多观察猪的采食和粪便情况,要是发现猪不吃食、咳嗽、拉肚子,赶紧单独隔离治疗,别让病扩散,影响其他猪生长。

其实育肥猪延期出栏看着是小事,其实直接影响赚钱。只要把品种、营养、管理、疫病这四个关键点抓好,针对性做好预防,就能让猪在该出栏的时候达标,少花冤枉钱,多赚实在钱。不管你是大猪场还是散户,把这些细节做到位,养猪的效益肯定能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