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蜜蜂分蜂的发生?
- 养殖技术
- 3天前
- 14热度
养蜂人最头疼的事儿,莫过于看着刚壮大的蜂群突然 “分家”,一半蜜蜂抱着蜂王飞跑,剩下的弱群采蜜量直接砍半,一年的辛苦可能白搭。这就是 “分蜂” 闹的!其实分蜂不是蜜蜂故意 “闹脾气”,是它们天生的繁殖本能,只要找对方法,就能有效预防。今天就把预防蜜蜂分蜂的实用技巧讲透,从选蜂种到管蜂群,一步一步教你留住强群,多采蜜!
一、先了解分蜂先兆,出现这 3 种情况,就得马上行动
王台冒出来了:检查蜂巢时,发现巢脾边缘有凸起的 “王台”,像小花生一样的结构,特别是封盖的王台,这就说明蜜蜂已经在准备分蜂了;
工蜂变 “懒” 了:平时忙个不停的工蜂,突然出去采蜜的少了,有的还扎堆在巢门口 “歇着”,甚至出现 “挂胡子”(工蜂在巢门附近成团),这是分蜂前的 “怠工” 信号;
蜂王变 “瘦” 了:蜂王的肚子明显变小,产卵量也少了,这是它在为分蜂时飞动 “减重”,这时候再不干预,3-5 天内蜂群很可能就飞跑了。
二、选对蜂种,从源头降低分蜂风险
优先选分蜂性弱的蜂种:比如意大利蜂、喀尼阿兰蜂,这些蜂种更 “恋巢”,喜欢专心采蜜,分蜂次数少,适合想多收蜜的养蜂人;
别选分蜂性强的蜂种:中蜂虽然适应力强,但大多爱分蜂,尤其是野生中蜂,一年可能分蜂 2-3 次。新手养中蜂,建议选人工选育的 “改良中蜂”(比如 “阿坝中蜂”),它的分蜂性会弱一些;
买蜂别贪便宜:找正规蜂场买蜂群,正规蜂场会说清蜂种的特点,还能给售后指导,避免买到带强分蜂基因的 “杂蜂”。
三、加强蜂群管理,核心就 3 个实用招
调整蜂脾关系:蜜蜂分蜂,很多时候是因为 “住得太挤”—— 蜂巢里幼虫多、蜂蜜满,工蜂没地方干活,就想分群。解决办法很简单:加空脾、巢础,让工蜂有地方产卵、存蜜。另外,还要平衡群势:要是有弱群,就从强群里抽 1-2 张带幼虫的子脾放到弱群,既能削弱强群的分蜂念头,又能壮大弱群,一次解决两个问题。
加强通风:蜂巢里温度太高、太闷,也会容易让蜜蜂分蜂。春末到秋初,气温超过 25℃的时候,就把蜂箱里的保温棉、稻草这些东西撤走,别让巢内温度太高;还能用砖块把蜂箱垫高 10-15 厘米,让空气从箱底流通,减少闷热。
合理饲喂:蜜蜂缺蜜、缺粉的时候,容易因为 “活不下去” 而选择分蜂。要根据蜜源情况及时喂:比如蜜源少的时候,每天傍晚喂 1:1 的糖水(1 斤糖兑 1 斤水,煮开放凉),每次喂到工蜂不再抢着吃为止;春季幼虫多的时候,要是蜂巢里花粉少,就喂 “花粉饼”,保证幼虫有足够的营养。幼虫长得好,工蜂就会专心照顾幼虫,不想分蜂的事儿。
四、优化环境,给蜜蜂 “舒服的家”
控制温度:夏天别让蜂箱晒到太阳,可以搭个遮阳棚,或者在蜂箱外面贴反光膜;温度超过 35℃时,每天中午给蜂箱周围喷水降温。冬天气温低于 5℃时,及时盖保温布,别让蜂群冻着;
调节湿度:空气太干,比如北方冬天,就在蜂箱旁边放一盆水,或者在保温布上喷少量水,让巢内湿度保持在 60%-70%。太潮湿,比如南方雨季,就把蜂箱垫高,在箱底铺一层干稻草吸潮;
远离干扰:蜂箱要放在安静、人少的地方,别频繁搬蜂箱、敲蜂箱,也别让鸡鸭、猫狗靠近。蜜蜂受了惊吓,也可能提前分蜂。
总结一下:预防蜜蜂分蜂真不难,关键就是把细节做到位 ,选对不喜欢分蜂的品种,发现王台及时处理,给蜜蜂足够的居住空间和食物,再把蜂箱环境调舒服了。这样蜂群就会安心采蜜,不会轻易 “分家”,你也能多收蜜、少操心。要是刚开始养蜂,不用急,慢慢试这些方法,很快就能摸透门道,把蜂群养得壮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