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鸡产蛋量下降什么原因造成的?
- 养殖技术
- 11小时前
- 10热度
夏天还能每天捡一大筐鸡蛋,煎蛋、煮蛋、腌咸蛋都够吃,但是一到秋天,鸡下蛋的数量就肉眼可见地减少。有的鸡隔天才下一个,有的干脆不下蛋,捡蛋筐空荡荡的,别提多着急了。其实秋天鸡产蛋下降不是 “鸡偷懒”,大多是环境、营养没跟上。今天就把 “不下蛋的原因” 和 “让鸡多下蛋的办法” 说透,养殖户照着做,很快就能恢复高产!
一、秋天鸡下蛋少,大多是这 4 个问题
1.气温忽冷忽热,鸡应激了
怎么判断?秋天早晚温差大,白天可能还 20℃,夜里突然降到 10℃以下。鸡群会变得烦躁,有的缩脖子扎堆,有的不爱动、吃料变少,产蛋量跟着往下掉,甚至下软壳蛋、小蛋。这是因为鸡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温差超过 8℃就会 “应激”,身体先顾着保命,暂时停下下蛋的 “工作”。
2.光照越来越短,鸡的下蛋生物钟乱了
怎么判断?鸡下蛋靠 “光照调节”,每天需要 14-16 小时光照,才能刺激身体分泌 “下蛋激素”。入秋后白天越来越短,比如从夏天的 15 小时光照,降到秋天的 10 小时,鸡会觉得 “天短了,该歇着了”,产蛋量会慢慢下降,甚至提前进入 “休产期”。如果鸡群精神好、吃料正常,但就是下蛋少,大概率是光照不够。
3.饲料没跟上,鸡缺营养
怎么判断?秋天鸡要换毛,还要抵抗降温,对营养的需求比夏天高。如果还是喂夏天的饲料,或者饲料里蛋白质、钙、维生素不够,鸡会出现这些情况:缺蛋白质的话,下蛋量减少,蛋重变轻,鸡的羽毛没光泽;缺钙的话,下软壳蛋、薄壳蛋,有的蛋还会破在鸡窝里;缺维生素的话,鸡精神差,容易生病,产蛋断断续续。
4.疾病找上门,鸡生病难受
怎么判断?秋天早晚凉、湿度大,鸡容易得感冒、大肠杆菌病、寄生虫病。如果鸡群出现这些症状,产蛋量肯定下降:得了感冒,会让鸡流鼻涕、咳嗽、鸡冠发紫,吃料喝水减少;有寄生虫的话,会让鸡拉带血的粪便,慢慢变瘦,羽毛脱落;得其他病的话,会让鸡精神萎靡,缩在角落,有的甚至死亡。
二、4 招做到,鸡很快恢复高产
第一招:补光照,调 “生物钟”
具体怎么做:用 “LED 灯” 补光 —— 在鸡舍里装 10-15 瓦的 LED 灯,高度挂在离地面 2 米左右,每 10 平方米装 1 盏。每天早上 5 点开灯,晚上 7 点关灯,保证每天 14-16 小时光照。不管晴天阴天都要开,别随便改时间,让鸡形成固定的 “下蛋生物钟”。注意别用强光,会让鸡应激,LED 灯很柔和,最适合。
第二招:调饲料,补营养
具体怎么做:在饲料里掺 10%-15% 的豆粕,或者每周喂 2 次小鱼干、蚯蚓,补充蛋白质;在鸡舍里放 “贝壳粉”“骨粉”,让鸡自己啄着吃,或者在饲料里掺 2% 的石灰石粉,减少软壳蛋;要加 “维生素” 的话,每周喂 1-2 次切碎的青菜、胡萝卜,或者在饮水里加 “多维电解质”,增强抵抗力。
第三招:管环境,防应激
具体怎么做:防温差的话,白天给鸡舍开窗通风,晚上关窗,在鸡舍地面铺一层稻草、锯末(厚度 5-10 厘米),既能保温,又能吸潮;如果夜里温度低于 8℃,可以在鸡舍门口挂棉帘,或者用煤炉(带烟囱,防煤气中毒)稍微升温,让鸡舍温度保持在 15-20℃;保清洁的话,每天清理鸡舍的粪便,每周用 “百毒杀” 或 “生石灰水” 消毒 1 次(消毒时把鸡赶到外面),避免细菌长出来。
第四招:防疾病,保健康
具体怎么做:每天早上、晚上各看一次鸡群,注意观察鸡的精神、吃料、粪便情况,发现精神差、不吃料的鸡,赶紧隔离,避免传染。还要注意早晚别让鸡吹冷风,在饮水里加少量 “生姜水”(10 斤水加 2 两生姜煮的水),每周喂 1 次,预防感冒。每 2 个月给鸡喂一次 “阿苯达唑”,驱体内寄生虫;每月用 “除虫菊酯” 喷鸡舍,驱体外寄生虫;如果附近有鸡生病,及时给自家鸡打 “新城疫”“禽流感” 疫苗,做好预防。
总结:其实秋天让鸡多下蛋不难,关键是 “细心”。多观察鸡的状态,及时调整光照、饲料、环境,有问题早解决。如果大家在养鸡时还遇到其他问题,比如鸡不下蛋还掉毛、蛋上有斑点,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想办法,让捡蛋筐天天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