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烂肚脐”?是脐腐病在搞鬼!2招补钙护果,结出好番茄
- 种植技术
- 5天前
- 24热度
种西红柿的农户常遇到一个糟心问题:刚长到拳头大的番茄,顶部突然凹陷,慢慢变黑腐烂,最后整个果子废掉,这不是虫害也不是病菌闹的,而是西红柿常见的 “脐腐病”,本质是 “缺钙” 引起的生理性问题。尤其是近期温湿度变化大,脐腐病更易高发,今天就把 “识病、找因、防治” 的方法讲透,让你轻松护住番茄果。
一、脐腐病长这样,别和其他病搞混
位置固定在 “肚脐”:病害只发生在果实顶部,其他部位比如侧面、底部很少出现,刚开始是淡绿色或淡黄色的小凹陷,像被针扎了个小坑;
后期变黑腐烂:凹陷处会慢慢扩大,颜色变深,最后变成黑褐色或黑色,表面发皱,有的还会发霉,但果子内部一般不腐烂,只是顶部坏死,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最容易中招的是青果期的番茄,尤其是坐果后 10-15 天的果子,一旦缺钙,很快就会出现症状,所以这段时间要多观察果实脐部。
二、了解为啥会缺钙?
原因一:土壤里 “有效钙不够”,要是土壤本身偏碱、或长期只施氮肥不施钙肥,土壤中的钙会变成不能被根系吸收的 “无效钙”,根系吸不到钙,果实自然会缺钙。但这种情况多是长期问题,不会突然爆发。
原因二:温湿度剧烈变化,根系 “吸钙受阻”,这是近期脐腐病高发的主因!比如白天棚内温度飙到 35℃以上,晚上又降到 15℃以下,或者浇水忽多忽少,会让番茄根系 “应激”,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就算土壤里有钙,根系也吸不进去,果实就会 “缺钙缺出脐腐病”。
三、2 招搞定脐腐病
第一招:核心是让土壤温湿度和棚内温度别 “大起大落”,给根系创造稳定的吸收环境,白天棚内温度超过 32℃时,及时拉开遮阳网、开天窗通风,把温度降到 25-30℃;晚上温度低于 18℃时,盖好棚膜或保温被,别让温度低于 15℃,避免根系因低温 “休眠”。别等土壤干透了再浇水,也别大水漫灌。看到土壤表面发白、手指戳下去 2 厘米没潮气时,就用滴灌或小水慢浇,每次浇透,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让根系一直能 “顺畅吸水吸钙”。要是棚内空气太干,可以在棚内挂几桶水或用喷雾器喷点水增湿,减少叶片蒸腾过强导致的钙流失。
第二招:脐腐病高发期,直接给叶片喷钙肥最直接,尤其是选 “螯合态钙肥”,吸收快、利用率高。每亩用螯合态钙肥 50-100 毫升,兑水 30 公斤),在晴天上午 9 点前或下午 5 点后喷雾,重点喷番茄的叶片背面和果实脐部,直接喷能针对性补钙。从番茄坐果后开始喷,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就能有效预防脐腐病,就算已经出现轻微凹陷的果实,喷后也能减缓腐烂速度。
西红柿脐腐病看着吓人,其实只要摸清 “缺钙” 的原因,针对性稳住温湿度、补对钙肥,就能轻松防治。种植户朋友不妨现在就检查自家番茄的脐部,按这两招做好管理,等到番茄成熟时,就能结出个个饱满、没有 “烂肚脐” 的好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