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种植茄子技术管理要点是什么?
- 种植技术
- 12天前
- 17热度
不少种茄子的农户都吐槽,秋天种茄子太费劲了!天儿一冷,茄子就长得慢吞吞的;光照再一少,结的茄子又小又硬;哪怕水多浇了一点,根还容易烂。其实秋天种茄子没那么难,关键是把 “温度、光照、浇水、施肥” 这四件核心的事儿管到位就行。今天就把秋天种茄子的管理技术要点给大家讲明白,不管你是在大棚里种,还是露天种,都能让茄子结得多、品质好,一直吃到霜降的时候!
一、温度管理,25-30℃“生长温” 要稳住
1. 露地种植:地膜 + 小拱棚,双保险保温度
覆盖地膜:9 月上旬就给茄子地铺一层黑色地膜,既能提高地温 2-3℃,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蒸发;
搭小拱棚:9 月下旬气温低于 18℃时,在茄子行间搭小拱棚,用竹片做支架,覆盖塑料膜,白天温度高时把棚膜掀开通风,傍晚再盖好,保证夜间温度不低于 15℃;
应急增温:遇到寒潮降温,低于 10℃,可以在小拱棚里再盖一层无纺布,或在棚外点燃增温块,每亩放 3-4 块,避免茄子冻伤。
2. 大棚种植:通风 + 保温,控温更灵活
白天控温:上午 9 点后打开棚膜通风,把温度控制在 25-30℃,超过 30℃就加大通风口,避免高温导致植株徒长;
夜间保温:傍晚 5 点前关闭通风口,棚内温度低于 18℃时,在棚膜外加盖保温被,北方寒冷地区可以在棚内加设二膜,提高棚温 5-6℃;
地温管理:要是棚内地温低于 20℃,可以在行间撒一层腐熟的秸秆,既能保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二、光照控制,补光 + 整枝双管齐下
人工补光:每天早上 7-9 点、傍晚 5-7 点,用 LED 植物生长灯补光,每次补光 4-6 小时,补光灯悬挂高度离茄子顶部 1.2-1.5 米,每亩放 20-25 盏灯(每盏功率 30 瓦);
整枝疏叶:整枝就是采用 “双干整枝法”,保留主茎和第一侧枝,其余侧枝全部剪掉,让养分集中供给主枝,还能减少枝叶遮挡;疏叶就是把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剪掉(保留上部功能叶),尤其是果实下方的叶片,剪掉后能让果实直接接受光照,着色更均匀,口感也更好;
三、水分管理:湿润不积水,浇水有 “讲究”
浇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浇水,此时浇水会刺激根系,导致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最佳浇水时间是早上 8-10 点、傍晚 6-8 点,水温接近土温,对根系更友好。
浇水量:苗期5-7 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用手抓土能攥成团,松开不黏手,避免浇水太多导致徒长。结果期,这是茄子需水关键期,3-4 天浇一次水,每次浇透,浇到土壤下 10-15 厘米湿润,但别让垄沟积水,雨天及时挖沟排水。
四、秋季重点补 “果肥”,果多又大
坐果前:每亩施尿素 8 公斤 + 复合肥 10 公斤(氮磷钾 15:15:15),撒在垄间,浅翻入土后浇水;
果实膨大期:这是施肥的 “关键期”,重点补钾肥,要追 2-3 次。第一次追肥,果实长到鸡蛋大时,大田每亩施硫酸钾 15 公斤 + 磷酸二铵 10 公斤,沟施;第二次追肥:果实采收后,大田每亩施硫酸钾 12 公斤,补充养分,促进下一批果实生长。注意每次追肥后,用 0.3% 磷酸二氢钾溶液喷雾,每 7 天喷一次,连喷 2 次,能提高果实品质。
秋季茄子容易出现 “落花落果”,除了管好温光水肥,还可以在开花时用 2,4-D 溶液(浓度 15-20ppm)蘸花,能提高坐果率,每朵花只蘸一次,别重复蘸,避免果实畸形。
总结:其实秋天种茄子,关键就仨简单事儿,把温度稳住、光照给足、浇水施肥弄合适就行。你照着这几点做,茄子就能一直挂果,从 9 月能顺顺当当吃到 11 月霜降前。结出来的茄子又大又嫩,产量还比别人高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