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番茄这样种结果多、品质好!掌握 7 项关键技术,产量翻番
- 种植技术
- 14天前
- 15热度
温室番茄由于能控制温度、避开恶劣天气,一年能收两三茬,比露天种植产量高不少。可是想种出果形周正、酸甜多汁的番茄,要抓住品种选择、环境调控、整枝打杈这些关键环节。下面就分享一套实用的温室番茄种植技术,不管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农户,都能照着做。
一、选对品种,温室里才能长得欢
温室里的光照没有露天的充足,还得耐住潮湿,选品种要挑 “温室专用款”。中杂 9 号是无限生长型(能一直往上长),抗病能力强,特别不怕叶霉病、病毒病,果实红亮,单果重 200-250 克,适合春秋两季在温室种植;金棚 1 号耐低温、弱光的能力突出,冬天在温室里也能长,果实粉红色,酸甜味浓,不容易裂果,适合越冬种植;樱桃番茄 “千禧”,小果型品种,一串能结 10-15 个,糖度高(能到 10% 以上),口感脆嫩,适合摘下来直接吃,在温室里种植能连续结果 6 个月以上。选种时看包装上的 “栽培类型”,标着 “保护地专用”“温室栽培” 的更靠谱。
二、育苗 “育得壮”,后期少生病
温室育苗能精准控制温度,苗长得壮,移栽后不容易死。春茬在 12 月中下旬播种,2 月下旬移栽;秋茬在 7 月中旬播种,8 月下旬移栽;越冬茬在 9 月播种,11 月移栽。用草炭土 + 珍珠岩 + 腐熟羊粪按 3:1:1 的比例混合,装在 10 厘米见方的营养钵里,浇透水后每个钵播 1 粒种子,盖 1 厘米厚的细土。出苗前白天保持 25-30℃,晚上 20℃;出苗后白天 20-25℃,晚上 15-18℃,避免小苗长得又细又高(徒长)。冬天光照弱,每天上午 9 点到下午 3 点,在苗上方 1 米处挂 LED 补光灯,每天补光 4 小时,苗会更健壮。
三、定植 “定得稳”,根系扎得深
温室土壤要提前 “消毒”,避免土传病害:定植前 20 天,每亩撒 50 公斤生石灰,翻地后灌透水,扣上地膜闷 10 天,能杀死土壤里的病菌和虫卵。定植时注意无限生长型品种(比如中杂 9 号)行距 80 厘米、株距 40 厘米,每亩种 2000 株左右;有限生长型品种行距 60 厘米、株距 30 厘米,每亩种 3000 株。挖 10 厘米深的坑,坑里施一把腐熟的鸡粪(每坑约 50 克),和土拌匀,带土坨栽苗,苗坨顶面和地面齐平,栽完浇透定根水(可加少量生根剂,促进扎根)。
四、温湿度控制是 “重头戏”,不同阶段不一样
温室番茄能不能多结果,全靠温湿度调控。缓苗期(定植后 1 周),白天 28-32℃,晚上 20-22℃,湿度保持 80%,少通风,让苗快速长新根。开花结果期,白天 25-28℃,晚上 15-18℃(温差大,果实更甜),湿度降到 60%-70%,每天上午 9 点通风半小时,下午 3 点再通风一次,降低棚内湿度。冬季低温时,晚上温度不能低于 10℃,可在棚内拉二层膜,或在地面铺秸秆,能提高地温 2-3℃;遇到连阴天,中午也要短时间通风,避免湿度过高。
五、浇水施肥 “按需给”,果实又大又甜
用滴灌最好,别大水漫灌。缓苗后土壤见干再浇(手指插土 5 厘米,感觉干了就浇);开花结果期要多浇,尤其是果实长到乒乓球大小时,保持土壤湿润,但别积水(湿度过高容易烂果)。
施肥在苗期定植后 1 个月,每亩冲施腐熟的豆饼肥液(100 公斤豆饼泡 500 公斤水,发酵 2 周)200 公斤,促进枝叶生长。每结一穗果,追一次肥,第一次追氮磷钾复合肥(1:1:2),每亩 15 公斤;第二、三次多施钾肥(比如硫酸钾),每亩 20 公斤,配合叶面喷 0.3% 磷酸二氢钾,果实更甜、颜色更亮。
按这套技术种温室番茄,每亩能收 8000-10000 公斤,比普通种植增产 30% 以上。关键是多观察,根据番茄的生长状态调整温湿度和水肥,慢慢就能摸到门道。记住,温室种植的优势就是 “能控制”,把环境调到番茄最舒服的状态,它自然结出满棚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