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阶段饲养方法是什么?
- 养殖技术
- 1天前
- 10热度
相信肉鸡的养殖户们最揪心的就是雏鸡死淘率高,刚买回来的小鸡苗,没几天就开始蔫、拉白屎,一死就是好几只;好不容易养到半大,又闹球虫、呼吸道病,忙活半天没剩多少。其实雏鸡不是 “难养”,而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 “病茬子”,只要按阶段抓准防控重点,就能把死淘率降下来,让小鸡顺顺利利长到出栏。今天就把 0-10 日龄、20-40 日龄、45 日龄到出栏这三个关键阶段的防控办法,跟你说透!
一、雏鸡刚到家(0-10 日龄):防住 2 种病,少死 30%
刚出壳的小鸡苗,跟刚满月的娃娃一样娇弱,最容易得沙门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这两种病能占全期死亡的 30%!想稳住这个阶段,关键要做好这三件事。
1. 选苗别图便宜,源头先把好关:咱买雏鸡,别贪小便宜买那些没保障的苗,一定要选正规孵化场的,建议是有检疫证明、口碑好的,问问孵化场有没有做过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净化。这样的雏鸡自带 “好底子”,比那些来历不明的苗少一半生病风险。
2. 育雏环境管理要到位:小鸡苗最怕 “忽冷忽热”,温度得控制好,1-3 日龄保持 34-35℃,之后每天降 1℃,到 10 日龄降到 30℃左右,别一下子降温太多。取暖别用老办法烧煤炉,改用暖风炉,不仅温度稳,还能减少粉尘 ,粉尘少了,病菌就不容易飘在空气里,小鸡吸进去就少生病。湿度也得注意,保持在 60%-65% 就行,可以在育雏舍里放几个水盆,或者用喷雾器喷点温水,注意别喷到小鸡身上,让空气润润的。
3. 给小鸡用药、补营养:小鸡到家后,别等生病再用药,要早早预防,在前 3-5 天,在饮水里加针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药。同时,再加点葡萄糖、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三者一起用,小鸡精神头会特别足,就算有点病菌也扛得住。一般这么做,0-10 日龄的死亡率能降到 2% 以下。
二、小鸡长到半大(20-40 日龄):盯紧 3 种病,再降 35%
到了 20-40 日龄,小鸡开始长羽毛、长骨架,活动量也大了,这时候地面平养的鸡容易得球虫病,再加上通风没做好,还会得支原体病,另外要警惕传染性法氏囊病,这阶段的死亡能占全期 35%!防控重点在这几点。
1. 地面平养别忘换垫料:如果是地面平养,垫料一定要保持干燥 ,别让垫料发潮发霉。球虫的卵就喜欢在潮湿环境里孵化,垫料干了,球虫就没地方 “安家”,小鸡自然少得球虫病。
2. 通风和温度要平衡:这时候小鸡能扛点低温了,但通风也得跟上,鸡舍里氨气太浓,会刺激小鸡呼吸道,容易得支原体病。通风的原则是 “先保温度,再通风”:比如温度保持在 25-28℃,然后打开天窗或侧窗,让空气慢慢流通,别一下子开大风,免得小鸡受凉。
3. 免疫、分群选在夜间:这个阶段要做免疫、分群,这些操作容易让小鸡应激,一应激抵抗力就下降,病菌就趁虚而入。所以最好选在夜间做,夜间小鸡活动少,安静,操作时动作轻一点,做完后在饮水里加抗应激的药,让小鸡慢慢缓过来。另外,要经常给鸡舍消毒,杀死环境里的病菌,别让病菌攒多了。
三、小鸡快出栏(45 日龄至出栏):防住 “混合感染”,收尾别掉链
到了 45 日龄以后,小鸡快长够分量了,这时候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大肠杆菌病、非典型新城疫,还可能两种病一起得,这阶段死亡占全期 35%。想顺利收尾,要做好这几步!
1. 消毒别偷懒:这时候鸡舍里的病菌积累得多,消毒要更勤,比如每 3-5 天消一次毒,用 2-3 种消毒药交替用,别长期用一种,不然病菌会产生抗药性,消毒就没效果了。但要注意免疫前后 2 天别消毒,不然会杀死疫苗里的活菌,影响免疫效果。
2. 新城疫免疫要做好:非典型新城疫大多是因为前期免疫没做好,所以一定要按合理程序免疫,比如 7-10 日龄做首免,21-25 日龄做二免,用滴鼻、点眼的方式,确保每只小鸡都免疫到位。要是前期没做好,这阶段可以补做一次加强免疫,但要咨询兽医,别盲目补。
3. 用药要谨慎对症:如果发现鸡有生病迹象,用药要 “抗菌加上抗病毒” 一起上,比如大肠杆菌用抗生素,新城疫用抗病毒药,别只治一种,不然另一种病会趁机加重。但最重要的是 “停药期”:出栏前 7-10 天,一定要把所有药停了,不然药残超标,鸡卖不出去,白忙活一场。
总结:咱养雏鸡最怕啥?怕小鸡生病、怕死淘率高、怕忙活一场不赚钱。但只要每个阶段把这些小事做细、做扎实,小鸡不光不容易生病,还长得匀、长得壮,死淘率降下去,出栏时个个精神饱满,收鸡的都愿意给好价。说到底,养雏鸡不用靠啥 “绝招”,就是按阶段把该防的防好、该护的护好,心里有谱,手上有准头,最后小鸡养得好,咱口袋里的钱也能多揣点,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