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喂牛注意要点和事项有哪些?

秋天一到,气温慢慢下降,昼夜温差也变大,牛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状态也跟着变了。秋季不仅是肉牛长膘、奶牛稳定产奶的关键期,更是给牛打好体质基础、让它们安全过冬的重要阶段。要是这时候管理太粗放、喂得不对,很容易让牛掉膘、免疫力下降,甚至得呼吸道或蹄子方面的病。所以养殖户们需要科学掌握秋季养牛要点,那么,秋季喂牛注意要点和事项有哪些?

一、粗料科学处理:让牛好消化、多吸收​

粗饲料(比如秸秆、干草)是牛日常饮食的主要部分,但到了秋天,天然牧草枯黄、秸秆纤维变粗变硬,要是直接喂,牛不爱吃不说,还难消化,满足不了牛维持体力和长膘的需求。所以,给粗料做切短、水洗、氨化这些预处理,是提高喂料效果的第一步。​

切短到 8-10 厘米:能避免牛挑食,让牛吃的饲料更均匀,还能让牛瘤胃里的微生物充分发酵饲料,帮助消化;​

水洗去尘去杂质:尤其是放了很久的秸秆或干草,里面可能有泥沙、发霉的部分和粉尘,水洗能把这些清理掉,减少对牛呼吸道的刺激;​

氨化处理增营养:对麦秸、稻草这类营养价值低的粗料,用尿素氨化法处理(每 50 公斤粗料拌入 25 升 6%-10% 的尿素溶液,密封发酵 30-45 天),能让粗蛋白含量提高 1-2 倍,牛更爱吃,还能软化纤维,让牛更好消化。​

注意:氨化后的饲料打开密封池后,要摊开晾晒 1-2 天,把里面的氨气散掉,防止牛中毒。第一次喂的时候要从少量开始,慢慢加量,观察牛有没有不适反应。​

二、饲喂节奏优化:白天喂饱、晚上加餐

秋天温度下降,牛维持体温需要更多能量,要是还按夏天的喂法,很容易出现 “吃的不够消耗” 的情况,导致牛掉膘。所以,必须调整喂料次数和总量,做到 “白天让牛吃饱,晚上再加一顿”。​

每天喂草量提到 13-15 公斤:以 500 公斤的成年牛为例,根据牛的体重合理搭配,保证基础能量摄入;​

晚上加喂一槽饲料:尤其是遇到寒潮或连续阴雨天,晚上补喂能有效补充能量,避免牛早上空腹时受应激;​

饲草多样化搭配:只喂一种秸秆营养不均衡,建议把麦草、稻草和青干草、花生秧、苜蓿草等混着喂,既让牛爱吃,又能补充不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建议:可以把优质的苜蓿或豆科干草放在早晚喂,能量高的秸秆安排在中午喂,形成 “高营养 — 维持 — 高营养” 的喂料节奏,更符合牛的消化规律。​

三、精准补充营养:别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粗饲料里普遍缺乏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只喂粗料,容易让牛得骨质疏松、异食癖(比如啃土、吃塑料)、繁殖障碍等问题。秋天牛代谢旺盛,对矿物质的需求更敏感,必须通过科学补喂来补充。​

钙磷比例要合理:理想的饲料里,钙含量要达到 0.4%,磷含量 0.3%,比例保持在 1.5:1 左右;​

复合微量元素不能少:锌、铜、硒、钴这些元素,虽然牛需要的量不多,但关系到牛的免疫力、繁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要选正规厂家生产的牛用预混料,按说明书添加。​

特别提醒:食盐不仅能补充电解质,还能让牛更爱吃料,但喂多了会中毒。建议用盐砖让牛自由舔食,或者把食盐均匀混在精料里,别集中喂。​

四、精料科学补喂:帮牛快长膘、提效益​

“保膘增膘” 是秋季养牛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喂粗料的基础上,合理补喂混合精料,能明显提高牛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推荐精料配方:​玉米 40%、黄豆或豆饼 20%、大麦 10%、糠麸 10%、碎料10%,剩下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预混料。把这些原料粉碎后,用温水浸泡 2-3 小时,磨成浆状喂牛,更容易消化吸收。成年牛每天补喂 0.5-2 公斤,育肥牛或产奶的牛可以根据情况多喂点。​

注意:加精料要循序渐进,防止牛瘤胃酸中毒。第一次补喂从 0.3 公斤开始,5-7 天内慢慢增加到目标量。​

五、结语

秋天看似是养牛的 “过渡期”,其实是决定牛能否安全过冬、来年生产表现的 “关键期”。通过优化粗料、平衡营养、科学补喂和精细护理这一套综合管理方法,不仅能有效防止牛掉膘,还能让牛储备足够的体力和免疫力,轻松应对冬天的寒冷。​真正的高效养牛,从来不是靠 “多喂” 取胜,而是靠 “巧喂” 和 “精细管理” 实现。只有把科学的养牛理念融入日常细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畜牧市场里稳定产量、增加收入,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