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种韭黄!从选地到收割,6步搞定,鲜嫩高产不愁卖~
- 种植技术
- 5天前
- 16热度
韭黄脆嫩鲜香,不管是炒鸡蛋、做火锅,还是拌凉菜,都是餐桌上的 “香饽饽”。不少种植户想种韭黄,却总担心没经验、种不好,其实只要掌握选地、播种、肥水、培土这些关键步骤,新手也能种出优质韭黄。今天就把韭黄种植的 “全攻略” 拆解开,每一步都讲得明明白白,照着做,一年能收 2-3 茬,品质好、卖价高!
一、选对地、整好畦,韭黄生长有基础
种韭黄先 “选地盘”,不是啥地都能种,得挑土层厚、疏松透气、能保水保肥的地,比如壤土或沙壤土,捏一把土在手里,轻轻一揉能散开,浇水后不积水、不板结。像那种黏糊糊、下雨就淹的地,千万别选,韭黄根容易烂。
选好地后,播种前要先 “深翻”,把地挖深 24-26 厘米,翻的时候每亩撒 40-50 公斤复合肥当基肥,均匀拌进土里,再把地整平。接下来要做 “凸凹畦”:根据地块大小,做成宽 80-100 厘米、南北走向的畦,畦面中间高一点、两边低一点,还要让田间的横沟、腰沟、围沟连起来,这样下雨能排水,天旱能灌溉,不会淹苗也不会干苗。做凸埂的时候要把土拍实,不然播种后埂塌了,容易压死小苗。
二、春秋播种有讲究,细节做好苗齐壮
韭黄播种分春秋两季,春播 3 月中旬到 4 月中旬,秋播 8 月下旬到 9 月中旬。想省工、当年就能有产量,最好用 “直播 + 条播” 的方式,每亩用种 1.75-2.25 公斤。
播种时先在畦面上开沟:顺着东西方向,开底面平整的 “凹形沟”,沟深 13-15 厘米,沟底宽 15 厘米左右。开沟后别着急播种,先在沟底撒一层薄沙,再把种子均匀撒在沟里,撒完盖 1-1.5 厘米厚的细沙,刚好盖住种子,别太厚,不然出不来苗。
为了方便后续施肥,也防止大雨把种子冲跑,盖完沙还要铺一层稻草,最后用 50% 的人粪尿,半熟的粪尿,注意别用生粪,泼在稻草上,每亩浇 30 担。等种子发芽出苗后,要及时把稻草揭掉,让小苗见见光,长得更壮。
三、培土割青是关键,茎秆软化才够嫩
韭黄之所以嫩,关键在 “培土软化”,培土能挡住光,让茎秆不转绿,变得又白又嫩。培土分两次做:
第一次培土:当气温在 25-32℃,韭苗长到 50 厘米以上时,把土轻轻堆到韭苗基部,别伤叶子。
隔 10 天左右,先把韭苗上部的青叶子割掉,然后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高度跟割后的茬口齐平,千万别超过茬口,也别碰伤剩下的茎秆,不然会影响产量。培土时,每 8-10 米长的畦撒 0.75 公斤复合肥,再泼一次 10% 的人粪尿,浇的时候要把韭苗扶起来,别让粪水积在苗心,防止韭黄腐烂。
四、适时收割很重要,一年收 2 茬品质佳
当韭黄长到 66 厘米左右高,顶端开始有点枯萎时,就要赶紧收割 ,再晚收,要是遇到下雨,韭黄容易烂苗,产量就没了。
收割时间看气温:气温 25℃左右,盖帘后 10-13 天就能割;20℃以下,要 18-20 天;12℃以下,得等 30 天左右。割的时候要贴近地面,别伤了根部。割完后,让根部在太阳下 “亮蔸” 1-2 天,再施肥,准备下一轮培育。注意一年能收割 2-3 次韭黄,但想让韭黄产量高、口感好,建议只割 2 次,割多了会消耗太多养分,下一轮长得慢,品质也会下降。
其实种韭黄不算难,只要把选地、播种、肥水、培土这些步骤做细,就能种出鲜嫩、高产的韭黄。现在市场上优质韭黄很受欢迎,掌握好这套技术,既能满足自家吃,还能拿到市场卖,增加一份收入,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