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产羔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是什么?4 步实操法,从选种到管理让一胎多羔成常态!
- 养殖技术
- 5天前
- 22热度
在肉羊养殖效益日益依赖“多产快长”的今天,提高母羊产羔率已成为养殖户增收的核心突破口。然而,许多农户仍停留在“靠天吃饭、自然繁殖”的粗放模式,导致产羔率长期徘徊在100%–120%(即每100只母羊产100–120只羔羊),远低于优质品种的潜力水平。就在前两年,邻居老杨养了 10 只母羊,一年下来平均每只就产 1 只羔,除去成本基本不赚钱,急得他到处问办法。事实上,通过科学的品种选育、精准配种、营养调控与分群管理,产羔率完全可提升至180%–220%,甚至更高。但是关键要抓准 4 个核心环节,今天就结合实操经验分享给大家,不管是养 10 只还是 100 只,都能用得上。

一、优选高繁品种与个体
首选品种有小尾寒羊、湖羊、多浪羊等是我国公认的高繁品种,常年可发情,双羔率普遍达60%以上。
小尾寒羊是公认的多羔品种,正常情况下一胎能产 2-3 羔,比普通绵羊(一胎 1 羔)产羔率高太多。但不是所有小尾寒羊都能多羔,去年老杨一开始买的 5 只小尾寒羊,因为是普通商品羊(不是种用羊),头两年每只都只产 1 羔,后来换成 “种用级小尾寒羊”,产羔率才上来。
二、母羊优选,4 个硬标准
选母羊不能只看 “长得壮”,得按 4 个原则来,这是李师傅教的 “黄金选种法”,我帮老杨挑羊时亲测有效:
原则 1:看产羔史,头三胎是关键:优先选第一胎就产双羔、多羔的母羊,或者头三胎都能稳定产双羔的;要是买的是后备母羊(没产过羔的),就选 “多羔母羊的后代”(比如它妈妈是一胎双羔,它的多羔概率也高)。去年老杨选了 3 只 “双羔母羊的女儿”,今年这 3 只全产了双羔。
原则 2:看皮肤皱褶,越少越好:用手摸母羊的颈部、腹部,皱褶少的更易多羔,因为皱褶数和繁殖力是 “反着来的”(皱褶多的繁殖力低)。之前老杨有只母羊颈部全是褶,连续两年只产 1 羔,后来淘汰了。
原则 3:看脸型 ,光脸母羊更 “称职”:光脸型(脸上没太多绒毛、皮肤光滑)的母羊,母性强、奶水足,能保证多羔的成活率;要是脸上绒毛厚、看着 “臃肿” 的,往往奶水不足,就算产了多羔也容易饿死。
原则 4:看体型,“宽、直、圆” 是标准:选个头大、体型紧凑的,胸部要深宽(手能摸到肋骨间距宽)、背腰平直(别选驼背的),后腹部稍大(能装更多羔),四肢正直、间距宽(方便怀孕后期活动);乳房要柔软、呈球形(不是下垂的),这样泌乳性能好。去年老杨按这标准挑的 2 只母羊,不仅产双羔,奶水还够两只羔吃,没出现 “抢奶” 饿死的情况。
公羊优选;选体况好、精力足的,颈部短而粗圆(别选细脖子的,没力气),身体呈长方形(前后一样宽),胸深宽、背腰平直,臀部长宽丰满(繁殖力强的特征);还要看它的 “活跃度”,平时爱动、不慵懒的,精液品质更好。注意公母比例别超过 1:50:本交配种(公羊直接和母羊配)时,1 只公羊最多配 50 只母羊,要是超过这个比例,公羊会 “力不从心”,精液品质下降,母羊受胎率就低。
三、抓住黄金期,提升受胎与多排卵率
选好种羊后,配种时机和方法错了,还是难多羔。9-10 月是母羊配种的 “黄金期”,这时候母羊膘情好、排卵多,公羊性欲旺,抓准这个时间再用对方法,多羔率能再提 20%。
适时配种:母羊发情后,可采用同一只公羊间隔12小时复配,或两只优质公羊双重配种,显著提高受胎率;
激素辅助增排卵:在母羊发情后第13–14天,于后腿内侧皮下注射孕马血清(PMSG),8–10毫升/次,隔日一次,连注2–3次。待其再次发情时配种,可诱导超数排卵,提高双羔、三羔概率。
四、 营养调控,为多羔“蓄能”
配种期间母羊要是瘦了,排卵会减少,所以这时候要给母羊 “补营养”。
母羊管理:秋季放牧选择草质鲜嫩、营养丰富的草场,勤换牧场,确保采食量;配种前20–30天,每日补喂0.3–0.5公斤混合精料(玉米60%、豆粕20%、麸皮15%、预混料5%);多供给鲜嫩多汁饲草(如胡萝卜、苜蓿),促进发情与卵泡发育;妊娠期(尤其后期)增加蛋白质与钙磷供给,保障胎儿发育。
公羊管理:配种期每日补喂0.5–0.8公斤全价料;添加胡萝卜200–300克/天,富含β-胡萝卜素,可提升精子活力与性欲。
五、分群管理,避免乱配
公母羊混养是很多养殖户的 “通病”,不仅容易乱配(不知道预产期),还会导致公羊过度消耗、母羊受惊,影响产羔率。分群管理其实很简单,就按 “公、母、孕” 来分:
公母分群:母羊长到 6 个月(后备母羊)、公羊长到 8 个月(后备公羊),就得分开饲养,别混在一起。公羊单独放一个圈,每天让它运动 1-2 小时(比如牵着走或赶在小场里跑),避免太胖影响配种;母羊按年龄分群(比如 1-2 岁的青年母羊、3 岁以上的成年母羊),青年母羊要多补点料,帮助生长;成年母羊按膘情分,瘦的多补,胖的适当减料。
怀孕母羊单独养:母羊配种后 20 天,要是没再发情,基本就是怀孕了,这时候要把怀孕母羊单独分群,尤其是怀多羔的。怀孕前3个月,别让它打架、跳沟,放牧时走慢路,别赶得太急;怀孕后2个月(孕晚期,圈养为主,少放牧,避免被其他羊顶撞,每天喂料时先喂怀孕母羊,保证它能吃够;产羔前 10 天把怀孕母羊赶到产房单独照顾,准备好接羔工具。
记录清楚:分群后,要给每只母羊挂个耳标,记录它的配种时间、预产期、产羔史,这样能精准管理。预产期前 3 天,每天观察母羊的情况(比如是否有外阴红肿、流粘液),提前准备接羔;产羔后,记录每只母羊的产羔数量、羔子重量,方便后续选种(比如产双羔的母羊,下次还重点配种)。
六、总结
提高母羊产羔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耐心抓每个环节,品种、营养、配种、管理四大要素协同发力,才能提高羔羊产量。在肉羊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养殖户必须摒弃“重数量轻质量、重饲养轻繁殖”的旧观念,转向以繁殖效率为核心的精细化运营。比如老杨从一开始的 “每只年产 1 羔” 到现在的 “多数一胎双羔”,用了 1 年多时间,关键是按方法坚持做。
农业农村部.《肉羊高效繁殖技术规程》(NY/T 3875-2023).
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高繁母羊选育与配套技术》.《中国畜牧杂志》,2023, 59(8): 45–50.
张子军等.《短期优饲对小尾寒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2022, 53(4): 1120–1126.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繁殖障碍综合防控技术手册》.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