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天雏鸭站不稳?别慌!这 4 个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全说清
- 养殖技术
- 13天前
- 38热度
养鸭的农户常遇到这样的情况,20 天左右的雏鸭,本该活泼乱跳、到处啄食,却突然出现站不稳的情况 。 有的走路摇摇晃晃像 “喝醉了”,有的干脆瘫在地上扑腾,喂料时也抢不过其他鸭子。其实 20 天雏鸭处于 “快速生长期”,身体娇嫩,站不稳多是养护出了问题,今天就把最常见的 4 个原因和解决办法讲透,新手也能照着救鸭群。
一、营养 “缺了钙”,骨骼没长好
20 天雏鸭正长骨骼和肌肉,若钙、磷或维生素 D 不足,就像盖房子缺钢筋,容易出现 “软腿病”。雏鸭站立时腿关节弯曲,走路一瘸一拐,严重时会趴在地上,用翅膀支撑身体挪动,摸腿骨会感觉比正常鸭子软,喙部也可能变弯,这是缺钙的信号。为啥会缺营养?不少养殖户给雏鸭喂 “小鸡饲料” 或 “通用饲料”,但雏鸭对钙磷需求比小鸡高,通用饲料钙磷不够,长期吃就会缺;缺维生素 D,维生素 D 能帮鸭子吸收钙,若鸭舍光照不足,或饲料里没加维生素 D,钙就没法被利用,吃再多钙也没用;只喂精饲料,没加青饲料,缺乏天然维生素和矿物质。
解决办法:立即换成 “雏鸭专用配合饲料”,若暂时买不到,可在现有饲料里加 3% 的贝壳粉+0.5% 的磷酸二氢钾,补充钙磷;每天让雏鸭晒 2 小时太阳,或在饮水中加 “维生素 AD3 粉”,连喂 5 天;每天喂 1 次切碎的青饲料(占食量的 20%),比如黑麦草、蒲公英,既补营养又促消化。
二、环境 “太坑鸭”,滑倒或闷坏
雏鸭腿脚娇嫩,环境不好很容易受伤或应激,导致站不稳、地面太滑或潮湿,鸭舍地面是水泥地或塑料布,没铺垫料,雏鸭走路时容易滑倒,腿关节受伤后就站不稳;若地面潮湿(比如饮水器漏水),鸭子脚底会发炎,也会不敢站立;密度太大或通风差,1 平方米养了 20 只以上雏鸭,鸭子挤在一起抢食、踩踏,容易踩伤腿脚;若鸭舍通风不好,氨气味道重,雏鸭会被熏得精神差,也可能出现站立不稳。
解决方法:立即在地面铺 5 厘米厚的垫料,把漏水的饮水器换掉,对已经滑倒受伤的雏鸭,可在腿关节处涂少量碘伏消毒,单独饲养 3 天;及时分群,把密度降到每平方米 10-15 只,每天中午打开鸭舍窗户通风 1-2 小时,若氨气味重,可在地面撒一层薄薄的生石灰,吸附异味。
三、生病 “缠上鸭”,细菌或寄生虫捣乱
20 天雏鸭抵抗力弱,容易被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导致站不稳,这两类病要重点防。鸭传染性浆膜炎,除了站不稳,还会出现眼睛流泪、拉黄绿色稀粪、脖子歪,严重时会抽搐死亡,死亡率能达 30% 以上,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潮湿、通风差的鸭舍容易爆发。要及时隔离病鸭,把站不稳、有症状的鸭子挑出来单独养,避免传染;寄生虫感染,雏鸭感染了球虫或线虫,会出现拉血便、消瘦,因为营养不良 + 肠道不适,也会站不稳,摸肚子会感觉胀。在饮水中加 “地克珠利溶液”,连喂 3 天,同时喂少量益生菌,调理肠道。
四、管理 “太粗心”,喂错或冻着
新手养鸭常因管理不当导致雏鸭站不稳,这两个细节要注意。喂料喂水 “不讲究”,要么喂得太饱,要么饮水太凉,注意定时定量喂料,每天喂 4-5 次,每次喂到鸭子吃到不抢食就行;饮水要用温水(20-25℃),别直接喂凉水;温差太大 “冻感冒”,春季或秋季,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雏鸭没做好保暖,会感冒流鼻涕,精神差,站不稳。鸭舍晚上加保温灯,让夜间温度保持在 18℃以上,对感冒的雏鸭,可在饮水中加少量红糖 + 生姜水,连喂 3 天。
大部分情况只要及时调整饲料、改善环境,5-7 天就能好转。另外,预防比治疗更简单:选雏鸭专用料、铺好垫料、控制密度、常通风,20 天雏鸭就能健康长大,少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