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日灼、怕上色差?红富士苹果摘袋关键招,跟着做果甜皮红卖好价!

“摘袋早了怕日灼,摘晚了上色差,到底啥时候摘、咋摘才对?” 每到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红富士苹果进入摘袋关键期,不少果农都会犯愁。其实摘袋没那么难,只要掌握 “时机选对、顺序不乱、方法得当”,再做好后续管理,红富士就能上色均匀、果皮光滑,卖个好价钱。今天就把摘袋的全套技术拆解开,一步一步教你做。​

一、摘袋时机别错,顺序别乱​

1. 摘袋时机:9 月下旬到 10 月初,别早别晚​。太早摘袋,气温还高,果实突然见强光容易被晒出 “日灼斑”;太晚摘袋,光照时间不够,果实上色浅、不均匀,还可能错过最佳成熟时间。一般北方产区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南方产区可稍早几天,具体看天气,如果连续晴天,可按时间摘;若遇降温或阴雨,先等天气转好再动手。​

2. 摘袋顺序:完整的顺序是 “三先三后”,背后都是为了让果实慢慢适应光照,减少损伤,先摘树冠内膛果,后摘外围果,因为内膛果平时光照少,先摘袋让它慢慢适应阳光;外围果长期晒着,后摘能避免突然暴晒引发日灼。​树长得密、枝叶多的果园,园内光照弱,果实耐受力差,先摘袋适应;通风透光好的果园,果实耐晒性强,可稍晚摘。​中低档果袋遮光性弱,果实对光照适应快,先摘;高档袋遮光性强,果实突然见光易受伤,后摘能多缓冲几天。​

二、双层袋、单层袋操作不一样

1. 双层袋:双层袋有外层和内层,不能直接扯掉,要给果实 “适应期”。可以先撕外层袋:先找到袋口的绑扎绳,解开后把外层袋从顶部往下撕开,注意别碰伤果实,撕完后让内层袋继续套在果实上,这样能挡住强光,只让柔和的光透进去。​去内层袋要等 3-5 天后,观察内层袋里的果实,若果皮颜色变浅黄,就可以去掉内层袋了。去的时候动作要轻,从底部往上掀,别用力扯,避免把果实碰掉。​

2. 单层袋:单层袋只有一层,直接去掉容易让果实被强光 “烤伤”,要先让它 “透透气”。用剪刀或手,要么从袋底剪个小口,要么沿袋体纵向撕成 3-4 条,这样空气能进去,果实慢慢适应外界光照和温度。​等 5 天左右,看到果实表皮从绿色变成淡黄绿色,就可以把袋子完全拿掉了。如果是树冠外围的果实,撕口时尽量在果实的 “阴面”撕,减少强光直射的风险。​

三、摘袋后管理,上色好、病害少​​

1. 摘叶转果:摘袋后,果实只有见光才能上色,要帮它 “扫清障碍”。把果实周围 3-5 厘米内的叶片摘掉,让果实能直接接触光照;​10-15 天后,看看树冠内部,如果还有密集的枝叶挡住阳光,就适当摘掉一些;​当果实的阳面变成深红色时,用手轻轻把果实转一下,让阴面转到阳面,注意别转太猛,转完后可以用细绳子轻轻固定果柄,这样整个果实都能上色均匀,不会一半红一半绿。​

2.秋季修剪:摘袋后要做一次 “轻度修剪”,重点剪这些,树冠内部的交叉枝、重叠枝、顶部的徒长枝、下部的病虫枝、弱枝等,修剪时别剪太多,主要是让阳光能透过枝叶照到果实,给上色创造好条件,同时减少病虫害的藏身之处。​

3. 病虫害防控:摘袋后果皮特别嫩,容易感染 “小红点病”,还会招蚜虫、红蜘蛛,防控要注意 “选对药”,用能杀斑点落叶病菌的水剂杀菌剂,再搭配灭扫利,按说明书稀释后喷,重点喷果实表面和叶片背面;​

摘袋后别犯这些错​!别在中午强光时摘袋,也别在雨天摘袋;​转果时别用力掰果柄,避免果实脱落;​喷药时别用高浓度药剂,防止灼伤果皮;​摘叶别太多,保证树体有足够的叶片制造养分。​其实红富士摘袋和后续管理,只要按 “时机对、顺序对、方法对、管理跟得上” 来做,就能种出果皮红润、果肉脆甜的优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