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子长黄斑?小心是南方锈病!这样识病防治,保住产量不费劲~
- 种植技术
- 5天前
- 14热度
种玉米的农户常遇到一个头疼问题:玉米叶子上突然冒出黄色小斑点,慢慢还会鼓起来,破了之后撒出 “小黄粉”,严重时连苞叶、叶鞘都遭殃,最后玉米穗小粒瘪,产量掉一大截。其实这大概率是 “玉米南方锈病” 在搞鬼,但只要学会 “识病、早防、巧治”,就能轻松应对。所以无需过于担心,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应对之法!
一、玉米南方锈病有 3 个典型特征
初期看 “小黄点”:发病刚开始时,玉米叶片上会出现针尖大小的黄色小斑点,多集中在叶片正面。和普通黄叶不同,这些斑点摸上去稍微有点隆起,不像正常叶片那样平滑 ,这是病菌在叶片里 “长孢子堆” 的信号,千万别当成 “缺肥黄叶” 忽略了。
中期看 “鼓包破粉”:随着病情发展,黄色小斑点会慢慢变大、隆起,形成一个个小鼓包,颜色也会变深一点。等鼓包长到米粒大小时,表皮会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的粉末,这是玉米南方锈病最典型的标志,其他病害很少有这种 “撒黄粉” 的情况。
严重时 “满株遭殃”:要是没及时防治,病菌会顺着叶片扩散,不仅危害整个叶片,还会蔓延到苞叶、叶鞘上,甚至影响玉米穗。发病严重的玉米,叶片会提前干枯发黄,没法进行光合作用;苞叶上的病斑还会影响果穗发育,最后玉米穗小、籽粒不饱满,严重时能减产 20%-30%,损失可不小。
二、3 招搞定南方锈病,保住玉米产量
1. 早防早治:防治的关键是 “抓准时机”,只要在田间看到零星病株,就赶紧喷药,这时候用药能把病菌 “掐死在萌芽里”,避免扩散。
推荐两种常用药,按比例配准就行:用 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袋 100 克的药,兑 150-200 斤水,均匀喷在玉米叶片正反面,尤其是有斑点的地方要多喷一点;
用 25% 丙环唑乳油:1 瓶 50 毫升的药,兑 150 斤水,喷法和三唑酮一样,能有效控制病菌扩展,让病斑不再蔓延。
2. 选对品种:种玉米优先选当地农技部门推荐的 “抗耐病品种”,这类玉米天生对南方锈病抵抗力强,就算周边地块发病,自家玉米也不容易被传染,就算轻微发病,恢复也快,不用频繁喷药。买种子时别只看 “高产”,多问一句 “抗不抗南方锈病”,比如有些地区推广的 “郑单 958”“先玉 335” 等品种,对锈病的耐受力就不错,具体可以咨询当地农资店或农技员,选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
3. 田间调理:玉米长得 “壮”,抗病能力自然强。很多农户种玉米时爱多施氮肥,其实氮肥太多会让玉米叶子长得太嫩,更容易招病菌;反而增施磷钾肥,能让玉米茎秆粗、叶片厚,抗病力跟着提上来。
具体怎么做?玉米拔节期到灌浆期,别只追氮肥,每亩可以加施 20-30 斤过磷酸钙、10-15 斤氯化钾,或者直接用 “氮磷钾复合肥”,按说明书用量撒施;要是玉米已经长到中后期,不方便撒肥,也可以叶面喷肥,用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00 斤水加 3 两磷酸二氢钾),连喷 2 次,间隔 7 天,既能补肥,又能增强抗病性。另外,玉米种得太密也容易发病 ,每亩留苗别太多,让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的潮湿环境,也能减轻病害。
其实玉米南方锈病并不可怕,关键是 “早发现、早动手”。先记准 “小黄点、鼓包撒黄粉” 的病状,一看到就喷药,再搭配抗耐病品种和合理施肥,就能让玉米远离锈病,长得壮、结穗满,产量自然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