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大葱想高产?施肥、定植、管苗这3步别错!手把手教你种出粗壮大葱!
- 种植技术
- 4天前
- 20热度
秋大葱是秋冬餐桌上的 “常客”,不管是炒菜、做馅还是腌咸菜,都少不了它。想让秋大葱长得粗、长得高、产量高,关键在 “基础要打牢、定植要适时、管理要跟上”。今天就把秋大葱种植的 “核心技术” 拆解开,从整地施肥到田间管苗,每一步都给你说具体,照着做,亩产轻松提上去!
一、先整好地、施足肥
1. 肥料怎么配?每亩地要准备这 3 种肥,少一种都不行:
腐熟农家肥 5000 公斤:相当于 30 多袋普通有机肥的量,得是完全发酵好的(没发酵的会烧根),这是大葱的 “基础营养餐”,能让土壤更疏松,还能缓慢释放养分;
过磷酸钙 50 公斤:补充钙和磷,让大葱根系扎得深、不容易倒伏;
硫基型三元复合肥 30-40 公斤:选 “硫基型” 的,不会烧根,能给大葱补氮、磷、钾,促进茎叶和葱白生长。
2. 翻地开沟有讲究:深翻 + 深沟,根系长得欢
撒完肥后,用犁或旋耕机深翻土壤,翻深 20-30 厘米,翻得深,土壤透气性好,大葱的根能扎得更深,吸收养分的范围更广。
翻完地后,再用犁开沟,沟深 30 厘米。为啥要开深沟?因为后期给大葱培土时,沟深才能容纳更多土,葱白才会又长又直,不会歪歪扭扭。
二、3 个 “关键细节” 决定成活率
起苗前先 “喂水”:起苗前 2-3 天,给苗床浇一次水,水量以 “土壤不干不湿、用手能捏成团,一松就散” 为准。这样起苗时,葱苗根部会带一层土,不容易伤根,移栽后更容易活。起苗时要 “随起随栽”,别把苗拔出来放太久,不然根会晒干、缺水,栽下去很难缓过来。
栽苗深浅:栽苗时,深度是关键,不能埋住心叶,地面上要露出 7-10 厘米的葱苗。埋太深,心叶会烂;埋太浅,葱苗容易倒,后期培土也麻烦。要是葱秧大小不一样,栽的时候不用刻意让顶部整齐,只要把葱苗的下部摆整齐就行,这样浇水、培土时,所有苗的根系受力均匀,长得会更整齐。
密度:高产田每亩栽 1.3 万 - 1.6 万株。土壤肥沃的地,要栽稀点,不然苗太挤,互相抢养分,长得细;土壤贫瘠的地,要栽密点,靠数量补产量。为了后期培土方便,建议 “放大行距、缩小株距”,行距控制在 70 厘米左右,株距 5-8 厘米,这样管理起来又方便,葱苗也能长得舒展。
三、缓苗期重点防 2 个问题
防涝:大葱怕涝,要是雨后沟里积水,根部会缺氧,很快就会烂根、死苗,叶子也会发黄。所以雨后要第一时间把沟里的水排干净,哪怕只有一点积水,也要清掉。
中耕松土:缓苗期别浇水太勤,土壤保持 “湿润但不积水” 就行,不然也容易烂根。等新根长出来、心叶开始往上长,再正常浇水施肥。
秋大葱种植,其实不难,只要把 “整地施肥打基础、定植细节抓到位、缓苗期防涝松土” 这三点做好,后期再跟上培土和施肥,就能种出又粗又长、味道鲜的秋大葱。现在正是定植的好时候,赶紧按这个方法试试,争取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