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合肥 “菜篮子”:扫码知全程,优选菜销量大涨筑牢舌尖安全!
- 行业资讯
- 5小时前
- 4热度
清晨的合肥合家福超市里,市民李阿姨拿起一盒西红柿,用手机轻轻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屏幕上马上清楚地显出这盒蔬菜从田里种植、采摘检查,到运货、超市摆上货架的全过程信息。“现在买菜能看到全过程,吃得特别放心。” 李阿姨的这种体验,这就是合肥市 “菜篮子” 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真实样子。最近几年,合肥市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这些数字技术,给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建了一道 “数据链 + 供应链” 的智能安全保护。
科技帮忙给农产品弄了 “电子身份证”。合肥市新做出了装着 RFID 芯片和二维码的智能追溯筐,把它当成收集全链条信息的 “好用的工具”。这些智能周转筐好比给蔬菜装了 “黑匣子”,从产地种植、检查、包装,到存仓库、运货、卖货的每一个环节信息,都被准确记下来。现在,全市已经推广了 11.13 万个以上的智能追溯筐,建的追溯信息平台一共接收了 1.24 亿条以上的数据,合成了 3147 万条以上的追溯链条。在 “数字周谷堆” 智能农批系统里面,交易付钱和安全追溯能无缝合在一起;合家福这些超市的 AI 智能秤,能让消费者按一下就打出带追溯码的小票,真正做到 “一扫就知道全程”。
标准带头让 “菜篮子” 选好的、供好的。合肥市定了《可追溯优选菜基地信用评价规范》《食用农产品追溯筐流转管理规范》这些地方标准,给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新搞的 “可追溯优选菜” 项目,靠设专柜做到 “专门的产品专门卖”,保证蔬菜在 8 小时内从田头直接运到餐桌。肥西县合肥流荇蓝色农业有限公司这些 8 家经过认证的基地,有 7 大类 22 个品种选进了优选菜,还和 6 家连锁超市的 80 个门店合作了。市场需求一直很旺,优选菜的销量从 2024 年的 184.27 吨,涨到了 2025 年上半年的 660.65 吨。“按高标准种,能让市民放心;设专柜卖,能让企业有更高的利润空间,做到了大家都受益。” 一家种植基地的负责人说。
管理提效,筑牢安全防线。合肥市建了多个部门一起动的日常监管机制,靠 “网络安全三级等保” 服务保护数据安全,各个辖区也建了管理账号,加强本地的监管。为了让企业按规矩做生意,合肥市靠定 “明白纸”、发倡议书、搞星级评定这些办法,形成了示范的效果。消费者还能靠 “基地开放日”、实时看生产基地监控这些方式,直接知道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第三方调查表明,合肥市民对 “菜篮子” 工程的满意程度已经连续三年超过 96%。
现在,合肥市正要把金寨、芜湖、寿县这些周边优质的农业基地放进追溯体系里,一直增加优选菜的品种。数字技术的深入帮忙,不但让市民 “舌尖上的安全” 更有保障,还推动合肥的农产品从 “能种出来”“能供上” 变成 “能卖得好”“能让人信得过”,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了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