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定植前,做好这 5 件事!缓苗快、少死棵,后期高产有底气~
- 种植技术
- 5小时前
- 5热度
不少菜农总遇到这样的问题,幼苗刚栽下去,要么蔫头耷脑缓苗慢,要么突然死棵,忙活半天白费劲。其实问题根源往往在 “定植前准备没做好”。土壤没整好、虫子提前进棚、选了 “问题苗”、定植方式不对,都会影响幼苗生长。今天就把定植前的关键准备工作跟大家说透,让幼苗一栽就活、一活就壮。
一、土壤深翻,选深翻机,根才能扎得深
幼苗长得壮,先看土壤松不松。疏松的土壤能让根系自由伸展,吸收养分快,缓苗自然快。用深翻机,它能通过调整刀片,把土翻到 50 厘米以上深,把下层的土翻到表面,上层土埋下去,能打破土壤下面的 “硬层”,增加耕作层厚度;地表盐化重、病菌多的土被翻到地下,减少病害;肥料能和土壤掺匀,根系能吃到 “均匀的营养”。不过不用每年翻,2-3 年深翻一次就行,省工又有效。
二、装防虫网,60 目刚好
幼苗刚进棚,抵抗力弱,要是外面的蚜虫、粉虱、蓟马钻进来,不仅啃叶子,还传播病毒病,后期根本防不住。所以定植前一定要在棚的前脸放风口、顶部放风口装防虫网。选网有讲究,目数太密,通风不好,棚里会闷热,太疏,小虫子能钻进来。一般选60 目白色防虫网,既能挡虫子,又不影响通风降温。安装时要注意 “严丝合缝”,边缘用压膜绳绑紧,别留小口子,前期防住虫,后期少打药,幼苗长得更安心。
三、这 4 种苗千万别要,一栽就出问题
高脚苗:比如番茄高脚苗,茎秆又细又长,叶子又窄又薄,子叶还小,这是育苗时浇水太多、光照不够、温度太高导致的。这种苗栽下去,遇到高温、低温或干旱,很容易萎蔫死棵,就算活了,第一穗花也会分化晚、畸形多。
小老苗:有的育苗基地为了防止苗子徒长,会多喷控旺药,结果药多了,苗子长成 “小老头”,植株矮矮的,茎秆拔节特别密,叶子又厚又黑,根系发黄还少。这种苗栽下去,缓苗要比正常苗慢 1-2 周,前期产量低,后期还容易早衰。
假成活苗:主要是嫁接苗,接穗和砧木的切面没愈合好,但接穗却长了新叶、茎秆变粗,看着像活了,其实是 “假的”。这种苗晴天中午一晒就萎蔫,而且萎蔫后很难恢复,遇到连阴天,大概率会死棵。
病虫害苗:苗子从播种到销售要 30-40 天,就算育苗时打了药,高温高湿环境下,有些病虫害会 “藏起来”,表面看不出来。一旦栽进棚,环境一变,病虫害就会爆发,导致整片苗生病。
四、定植方式,看地下水位选
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一定要用高垄栽培,高垄能增大土壤昼夜温差,利于苗壮、花芽分化,还能控制浇水量,避免沤根。
高垄做法:先拉线,保证垄直;平地挖沟,把土往两侧堆,堆成 30-35 厘米高的垄,然后用铁锨把垄两侧拍实,防止浇水后土滑落,垄间形成 “V” 形沟,垄面宽 20 厘米左右,耧平后铺滴灌带,苗子栽在滴灌带两侧,按品种定株距行距。
地下水位低: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沟栽、畦栽、垄栽都能用。高温季节选平畦栽培,方便浇水,避免土壤太干,还能降低地温,保护根系;其他季节选沟栽或垄栽,挖 30 厘米深的沟,苗子栽在沟两侧的斜坡上,高度离地面 10-15 厘米,这样浇水时根不会泡在水里。
幼苗定植前的准备,看似琐碎,却是 “壮苗的根基”,土壤松了、虫防住了、苗选对了、方式对了,幼苗才能缓苗快、少生病,后期才能长得壮、多结果。菜农朋友们照着这些方法做,定植时就少走弯路,今年的蔬菜收成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