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秋收进行时:4.3万台套农机抢收,11月上旬将完成全部粮食归仓!
- 行业资讯
- 1天前
- 8热度
深秋的汪清县,田野被金黄的稻浪铺满,轰鸣的收割机如同 “金色海洋” 里的巡游舰船,缓缓驶过之处,稻秆整齐切断,金灿灿的稻谷顺着输送带涌入粮箱,空气中飘着新稻的清香。在百草沟镇的稻田里,种粮大户老李正盯着收割进度,脸上满是笑意:“今年雨水调顺,稻穗沉得压弯了秆,10 公顷水田雇了两台收割机,两天就能收完,趁着晴天把粮运回家才踏实。”

现场一派繁忙却有序的景象:收割机师傅精准控制割台高度与行进速度,确保 “颗粒不落地”;粮箱一满,便驶向地头,将稻谷卸到等候的运输车上。农户们或在田边清点,或帮忙疏导车辆,每一张笑脸都勾勒出深秋最动人的丰收画卷 —— 这不仅是粮食的收获,更是一年辛勤劳作的回馈。
一、效率核心:机械化作业撑起 “秋收加速度”
今年汪清县秋收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机械化作业的 “主力军” 作用。相较于人工收割,收割机不仅将效率提升了 10 倍以上,还能把稻谷损失率控制在 3% 以内。以老李的 10 公顷水田为例,若全靠人工,20 个壮劳力需忙活半个月,而两台机械两天就能完工,还节省了人工成本。
从实际效果看,机械化作业还解决了 “抢农时” 的关键问题。汪清县入秋后多晴少雨,但夜间气温低,若收割不及时,稻谷易受露水影响发霉。农业部门统计显示,全县投入的 4.3 万台套农机中,收割机、运输车占比超 60%,目前已完成 56.18 万亩粮食作物收割,进度达 65%,按此速度,11 月上旬就能全面收尾 —— 这背后,机械化是 “按时完工” 的核心保障。
二、保障加码:精准服务筑牢丰收防线
汪清县的丰收并非 “靠天吃饭”,而是提前部署的 “精准服务” 在发力。针对农户最担心的 “秋收遇雨” 问题,县农业部门实时跟踪气象数据,每天发布 “秋收气象专报”,明确未来 3 天的晴雨、风力情况,引导农户错峰收割。“以前看云识天气,现在手机上就能收到提醒,上周躲过一场小雨,粮食没受潮。” 一位农户直言。
农技服务小队也活跃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调整收割机参数 —— 比如根据稻秆湿度调慢行进速度,减少稻谷脱落;还现场讲解晾晒标准:“稻谷含水量降到 14% 以下再入仓,否则容易生虫。” 而安全生产更是不放松,执法人员累计出动 232 人次,检查农机具、粘贴反光条,整改 15 处安全隐患,确保夜间作业安全。这种 “气象 + 农技 + 安全” 的三重保障,让农户收割更安心。
三、实用建议:做好秋收 “后半篇文章”
随着秋收推进,粮食归仓后的储存与销售成了关键。从市场角度看,今年东北地区稻谷品质较好,收购价稳中有升,建议农户做好三点:一是及时晾晒,可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或租用烘干设备,避免堆积发霉;二是分等储存,将饱满、碎粒的稻谷分开存放,销售时能卖出好价钱;三是关注收购渠道,除了传统粮贩子,可对接县内的粮食加工企业或电商平台,减少中间环节。
对种植大户而言,还可尝试 “订单农业”—— 当前已有部分企业提前预订明年稻谷,若能达成合作,可锁定价格、降低风险。而县农业部门也可进一步搭建 “产销对接平台”,比如举办线下展销会,让农户直接对接采购商,让 “好粮” 卖个 “好价”。
总体来看,汪清县的秋收不仅是一次粮食收获,更体现了 “机械化提效 + 政府服务兜底” 的现代农业模式。随着 11 月上旬秋收全面结束,当地农户将迎来 “颗粒归仓” 的圆满结局,而这些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秋收工作提供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