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价格微涨:蔬菜水产领涨,猪肉小幅回落显分化!

10 月 16 日,国内农产品市场出现 “涨多跌少” 的情况。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农产品批发价格 200 指数” 涨到了 119.41,比前一天涨了 0.34 个点。“菜篮子” 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也一起涨到了 120.44,涨了 0.40 个点。这说明市民平时买菜的成本稍微涨了一点,但不同种类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差别很大。

肉类市场出现 “一种降、多种涨” 的不同情况。猪肉价格继续最近的下跌趋势,全国批发市场的平均价格降到了 18.02 元 / 公斤,比昨天跌了 1.0%。这种变化和现在生猪供应比较充足的实际情况有关。之前能繁母猪的数量已经快到产能调控绿色区域的上限了,市场上的猪肉一直供得很多,所以在传统消费旺季到来前,猪肉价格还是有下跌压力。

而牛羊肉价格则稳步上涨,牛肉涨到了 66.22 元 / 公斤,涨了 0.4%;羊肉涨到了 62.07 元 / 公斤,涨了 0.7%。这说明优质肉类的需求比较稳定,支撑了价格上涨。禽蛋市场也比较景气,鸡蛋价格稍微涨了 0.3%,到了 7.46 元 / 公斤;白条鸡价格涨了 1.3%,报 17.73 元 / 公斤,是肉类市场里涨幅比较突出的。

蔬菜市场的涨价情况最明显,重点监测的 28 种蔬菜平均价格涨到了 5.03 元 / 公斤,一天就涨了 1.2%。其中西葫芦、黄瓜、西红柿这三种常见蔬菜的价格一起大涨,涨幅都超过了 4.2%,它们和南瓜一起进入了价格涨幅的前五名。这一轮蔬菜涨价有很明显的季节原因,10 月中旬是秋冬蔬菜换品种的时候,露天种的蔬菜供应慢慢减少,而大棚种的蔬菜还没到大量上市的时候。一段时间里供应和需求都比较紧张,这就推动了蔬菜价格上涨。

水果市场则出现 “销量增加、价格平稳” 的降温情况。6 种重点监测的水果平均价格降到了 7.01 元 / 公斤,跌了 1.1%。菠萝、鸭梨、富士苹果是降价最多的,跌幅都在 1.5% 以上。这种情况和秋天水果集中上市的市场规律是一样的。富士苹果到了大量采摘的时候,菠萝等南方水果供应也很充足,市场上竞争变多,价格就自然降了下来,给消费者带来了好处。

水产市场的价格有涨有跌,情况更受关注。淡水鱼价格表现强势,白鲢鱼一天就涨了 4.4%,鲤鱼、鲫鱼价格分别涨了 1.1% 和 0.9%。这大概是因为部分产区受低温影响,捕鱼难度变大,短时间内供应变少了。海水产品价格则稍微弱一些,大带鱼价格跌了 2.5%,大黄花鱼跌了 3.0%。这是因为最近远洋捕鱼的量变多了,市场上的货供应充足,很好地稳住了价格。

总的来说,这次价格波动其实是季节因素和供需变化一起影响的结果。蔬菜、淡水鱼涨价是典型的季节调整,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则体现了产能调控对市场的长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农产品市场同时受到 “国内调节供需” 和 “国际价格影响” 两方面的作用。全球农产品价格已经开始稳定并上涨,未来可能会通过进口影响国内市场,给国内市场带来支撑。

对消费者来说,不用太担心短期的价格波动。随着秋冬蔬菜陆续大量上市,蔬菜价格有望慢慢恢复平稳。而猪肉价格保持在低位,会继续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从市场调控的角度看,现在 “农产品贸易和生产协调机制” 正在不断完善,发挥作用。通过准确控制进口量、加强发布供需信息等方法,能有效化解市场异常波动的风险,保证 “菜篮子” 产品供应稳定、价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