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鱼:抓准催肥黄金期!做好 4 件事,鱼肥产量高~
- 养殖技术
- 7天前
- 25热度
秋季天高气爽,水温刚好,本是鱼儿 “猛吃快长、催肥长膘” 的黄金期 。这时候养得好,鱼儿体重能明显增加,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但秋季有个 “小麻烦”:一天里气温忽高忽低,早上凉、中午热,如果管理没跟上,不仅鱼儿长肉慢,还可能出其他问题。其实只要盯紧 4 个关键环节,就能避开风险,让鱼儿稳稳长膘。
一、喂对方法,鱼儿吃得多长得快
秋季喂鱼,关键在 “避高温、守规律”,别让投喂不当拖了长膘的后腿。秋季中午水温会升高,超出鱼儿最适合的摄食温度,一般鱼类适宜摄食水温在 20-28℃,中午超温后鱼儿不爱吃,这时候喂料,要么鱼儿不吃,要么吃了难消化,还会剩下残饵污染水质。正确的做法是在一天中水温较温和的 8 点到 16 点之间投喂,这个时间段鱼儿食欲好,吃得多、消化快,能把饲料营养都转化成肉。
二、定期换水,别让 “脏水” 耽误鱼儿长
秋季水温还没完全降下来,鱼塘里的残饵、鱼的粪便容易堆在水底,时间一长会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这些有害物质,水质差了,鱼儿容易缺氧、生病,自然长不快。建议每隔 10-15 天往鱼塘里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 10-15 厘米深,既能稀释水里的有害物质,又能增加水体溶氧量;如果鱼塘里残饵、污物看得比较明显,也可以先抽掉一部分底层水,注意别抽太多,避免水位骤降,再补新水,让水质保持清爽。
三、防治鱼病,提前喂药饵更省心
秋季气温忽高忽低,鱼儿抵抗力容易下降,尤其是肠炎病特别容易高发,吃了不消化的饲料、水质差都可能诱发。鱼病要 “防大于治”,提前做好预防,比生病后再治更省事。按每 50 公斤鱼的量,准备 0.7-1 克痢特灵,把药磨成粉,和饲料充分拌匀做成药饵,连续喂 6 天,就能有效降低肠炎病的发生概率。喂药饵期间,注意观察鱼儿的吃食情况,如果发现有鱼不吃食、游动缓慢,要及时捞出来检查,早发现早处理。
四、防止浮头,避免泛塘风险
秋季精养塘,鱼密度大、产量高的塘,特别要注意 “缺氧浮头”。 因为投喂多、施肥多,塘里有机质多,加上鱼儿活动频繁,耗氧量大,很容易出现缺氧。一旦浮头没及时处理,严重时会导致 “泛塘”,损失很大。每天早、晚一定要去塘边看看,重点观察鱼儿的状态,发现以下情况就是 “缺氧预警”。鱼儿吃食变少,原本 30 分钟吃完的料,现在 1 小时还没吃完,塘里残饵变多;草鱼衔着草在塘里游来游去,却不吃草;白天水面能看到小浪花,鱼群受惊后,水面会出现明显波浪。
其实咱们养鱼人都清楚,秋季的好收成从不是 “碰运气” 等来的,而是靠着一天天把细节管到位 “攒” 出来的。这 “投喂、水质、鱼病、防浮头”4 件事,说起来不复杂,但关键在 “做细”,不是偶尔做一次,而是把这些动作融进日常的塘边管理里,让鱼儿稳稳长膘,最后迎来高产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