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幼体烂腿断腿别慌!主因是水脏或操作毛躁,实用法子帮你护住小苗~

养虾蟹的老乡都知道,虾苗、蟹苗刚孵出来那会儿最娇贵!稍微没留神,小苗的腿就可能烂了、断了,严重的话一池子苗全死光,之前投的钱、费的劲全白费了,特别心疼。其实这俩毛病不是平白无故冒出来的,大多是因为水不干净,或者咱们操作的时候太毛躁、没轻没重弄伤了小苗导致的。今天就把咋判断、咋防治的法子教给大伙儿,帮你看好这些小苗,别让前期的功夫打水漂!

一、为啥虾蟹幼体会烂肢、断腿?​

第一类:养虾蟹的水被重金属污染​。要是往养殖池里灌了受重金属污染的水,重金属会慢慢渗进幼体体内,先从附肢开始 “搞破坏”,导致烂肢;蟹的步足也会受影响,容易断落。这种污染悄无声息,一开始可能没察觉,等发现幼体烂肢时,水里的污染物可能已经不少了。​

第二类:操作太粗造成 “物理伤”​。换水时,虹吸管吸力调太猛,或者管口离网箱壁太近,会把幼体吸到网箱上 “撞伤残”;搬运幼体时手太快、动作重,小苗撞到容器壁,也会磕出伤口,后期就容易烂肢。​

二、咋判断?烂肢、断肢的症状不一样,别认错​

1.烂肢病:从小苗 “脚尖” 开始烂​

患病的虾蟹幼体,附肢,比如虾的步足、蟹的小爪会从最远端慢慢腐烂,甲壳变得皱皱巴巴,尾部长的刚毛会从根部断掉,看着没精神。拿显微镜看,腐烂的地方一般没有病原生物,只有个别严重的后期会感染细菌,这说明大多是污染或外伤引起的,不是 “传染病”。​

2.断肢病:蟹的步足 “关节处断”​

主要发生在蟹幼体身上,步足会在 “基节和座节的关节处”,大概是蟹腿靠近身体的第一节连接处断掉。要是断落时间长了,断口会变黑;如果多数步足甚至全部断了,蟹幼体很快就会死亡,救不回来。​

三、咋防?咋治?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第一步:先做好预防,别让小苗受伤害​

别让污染水进池:灌池前先检查水源,要是怀疑水里有重金属,别用!宁愿多等几天,也别拿小苗冒险;同时要注意​换水、搬运 “轻一点”。换水花管调小吸力,管口离网箱壁至少 10 厘米,进排水速度慢一点,别让水流冲得小苗乱撞,搬运幼体时,用软质容器,动作轻拿轻放,别让小苗在容器里 “晃来撞去”。​

第二步:轻病能治,重病别硬救​

如果是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烂肢、断肢,且症状轻,赶紧这么做:​一是先把池里的污染水换掉,全换成干净、没污染的水;​二是按 “每立方米水体加 3-10 克二乙胺四乙酸二钠盐” 的量撒进池里,这东西能吸附水里的重金属,帮幼体缓解伤害。​

但要注意:如果幼体附肢已经烂得严重,或者蟹的步足断了好几只,就别浪费精力了,这些小苗基本恢复不了,及时清理出池,避免污染其他健康幼体。​

总结:其实虾苗、蟹苗小时候得的烂腿、断腿毛病,大多都能防住也能控制住,所以养殖户们无需过于担心,只要把好水的质量关,操作的时候轻手轻脚别折腾小苗,它们就能少受点苦。平常多盯着池子里的小苗,看看它们动不动、腿的样子正不正常,一旦发现有烂腿、断腿的苗头就赶紧处理,别等扩散开,这样就能避免一池子苗都出问题,让小苗安安稳稳长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