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日灼和气灼的区别是什么?2步分清,防治有妙招!
- 种植技术
- 7天前
- 26热度
在葡萄栽培过程中,果农常发现果粒表面突发褐色斑块、凹陷甚至干枯,往往笼统称之为“日灼病”。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田间案例表明,这类症状实则包含日灼病与气灼病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理性病害。二者虽同属非侵染性伤害,外观相似,但发病机理、发生条件、危害特征及防控路径存在本质差异。若混淆应对,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可能延误最佳干预时机,造成商品果率大幅下降。本文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及《中国果树》《植物保护》等权威期刊的多年研究数据,系统解析葡萄气灼病与日灼病的识别要点与科学防控方案,帮助种植者精准诊断、对症施策,切实提升葡萄品质与经济效益。

一、气灼病和日灼病,差的不只是 “一个字”
很多人看到葡萄果粒上的褐色斑,都笼统叫 “日灼”,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二者的 “发病姿势” 完全不一样,核心区别就在于:气灼是 “内外夹击” 的缺氧坏死,日灼是 “阳光直射” 的高温灼伤。
1.气灼病:气灼病的特点是 “急”,可能早上巡查时果子还好好的,中午高温时段一过,果粒就出现问题了。最初是果粒表面出现针尖大的浅褐色小斑点,摸起来有点发蔫、凹陷,接着斑点会像 “扩散的墨水” 一样,几小时内就扩大成大面积病斑,严重时整个果粒会干瘪,甚至形成硬邦邦的干疤,一捏就碎。
它的发病原因,简单说就是 “果实呼吸不畅”。比如夏季连续阴雨天后突然放晴,或者大棚里通风没跟上,果园内会形成 “高温高湿” 的小环境:空气湿度高,果实表面的气孔被水汽堵住,没法正常散热排湿;同时果实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差剧烈,果肉细胞缺氧,就像人 “闷在桑拿房里喘不过气”,很快就坏死了。
2. 日灼病:和气灼病的 “不分方向” 不同,日灼病的 “目标很明确”,它只盯着果实的向阳面。发病初期,向阳面会出现火烧状的褐色斑点,多是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摸起来有点烫,后期斑点会变硬,有的还会开裂,里面的果肉也会变得僵硬,失去商品价值。
它的发病原因更直接:强光直射 + 高温。夏季中午阳光最烈时,果面温度能飙升到 40℃以上,尤其是没套袋、或者套袋太晚的果实,表皮细胞被高温 “烤伤”,直接形成灼伤斑。比如种植户如果把葡萄架面留叶太少,果穗暴露在阳光下,或者果园地势太高、没有遮挡,日灼病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二、症状表现对比,从位置、形态到发展速度
准确识别需结合发生部位、斑块形态、发展速度三方面综合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气灼病常在雨后骤晴或连续阴天后突然高温时暴发,此时果农易误判为“日晒所致”,实则为湿热环境下的生理崩溃(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20)。
三、这些 “坑”,很多人都踩过
光说理论不够,咱们来听听我真实经历,或许能帮你避开自己的果园问题。我种的是阳光玫瑰,刚开始分不清,看到果粒有斑就慌。去年 7 月,有串果一面有斑,另一面没事,我以为是日灼;结果隔壁棚的大叔来看,说他的果穗上下都有斑,是气灼,让我赶紧检查通风。后来发现,我的果园行距太密,枝条长得乱,通风确实差,赶紧疏了枝,才没让气灼扩散。现在知道了,先看‘发病位置’,再看‘天气情况’,基本能分清。”
四、别再 “一刀切”,气灼、日灼要 “对症防治”
不管是气灼还是日灼,本质都是 “环境胁迫” 导致的生理性问题,打杀菌剂没用,关键在 “管理预防”。根据两者的发病原因,咱们可以针对性制定方案,从 “被动救” 变成 “主动防”。
1. 气灼病:重点防 “高温高湿和通风差”,让果实 “呼吸顺畅”
通风是核心:露地果园要保证行距 1.8-2.5 米,枝条别留太密,让空气能流通;大棚果园要在高温时段(上午 9 点 - 下午 4 点)及时开通风口,尤其是阴雨天转晴天后,要提前 1-2 小时通风,避免棚内温差骤升。
降湿要及时:连续阴雨后天晴,及时排除果园积水,避免土壤湿度太高;大棚内可以铺反光膜,既能降低棚温,又能减少地面蒸发,降低空气湿度。
避免 “果实缺氧”:别过度疏叶,果穗周围留 1-2 片叶,既能遮挡部分强光,又能帮助调节局部湿度;施肥时别偏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增强果实的抗逆性(氮肥太多会让叶片太旺,遮挡通风)。
2. 日灼病:重点防 “强光直射和高温”,给果实 “撑好遮阳伞”
物理遮阳最直接:果穗上方留 2-3 片 “功能叶”(别留太多,避免通风差),叶片能遮挡 60% 以上的强光;也可以在果园上方搭建遮阳网,高温时段(中午 11 点 - 下午 3 点)展开,其他时间收起。
套袋要及时:谢花后 20-30 天,果实长到黄豆大小时就可以套袋,选择透气、透光性好的纸袋,既能防日灼,又能减少病虫害。套袋前记得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比如代森锰锌),避免袋内病害。
降温辅助:高温时段(上午 10 点前、下午 4 点后)可以给果园喷水(雾状,别用大水冲),降低果面温度;也可以在果园周边种几行高大的树木,形成 “防风遮阳带”,减少强光直射。
五、结语
葡萄 “日气灼” 虽然常见,但只要分清类型、找对原因,就能有效控制。种植户朋友们平时巡查果园时,多留意天气变化,多观察果穗的 “状态”,看看果子上是否有凹陷、向阳面是否有斑,提前做好通风、遮阳、套袋等管理,就能大大减少损失。毕竟,种葡萄靠的是 “细心”,你对果园多一分关注,果实就会给你多一分回报。
参考文献: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葡萄气灼病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202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葡萄日灼与气灼病害鉴别及防控》.《中国果树》,2020(4): 45–48.
王海波等.《设施葡萄气灼病成因及综合防控》.《植物保护》,2022, 48(3): 11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