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和细节?
- 养殖技术
- 1天前
- 7热度
养殖户们常说 “养羊省心,放出去啃草就行”,确实,羊比猪、鸡耐粗饲,不容易闹大病,但要是真随便养,比如放牧瞎跑、品种混着放、公母不分开,慢慢就会发现问题,羊长得慢、掉膘快,甚至还会闹肠胃病、品种越养越差。其实养羊想少操心、多赚钱,关键要抓好 “放牧、混养、公母分养、饲料” 这 4 个细节,今天就跟大家详细分享出来,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放牧注意两个关键点
别爬太高的山:很多老乡觉得 “羊越爬山越壮”,其实不然,太高的山坡度陡,羊得使劲往上爬,容易累得喘气,时间长了会 “过度劳累”,不仅不长肉,还可能因为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招上感冒、肠胃病。放牧就按 “散步” 的节奏来,选平缓的山坡或草地,赶着羊慢慢走,让羊边吃边逛,不用赶得太急。
每天放牧路程别超 2.5 公里:要是放牧的地方太远,每天来回走好几公里,羊光赶路就耗光了力气,哪还有心思吃草?就算吃了也会因为运动过量消耗掉,等于 “白吃”。所以每天放牧的范围要控制好,来回路程加起来别超过 2.5 公里,让羊把精力用在 “吃草长肉” 上,而不是 “赶路受累” 上。
二、品种不同的羊别混养
体力不一样,有的羊 “跟不上”:山羊是出了名的 “灵活好动”,天生爱爬高、跑得多,适合在山区放养;可绵羊体型偏胖,动作慢,不爱爬陡坡。要是混在一起,山羊跑在前头,绵羊得拼命追才能跟上,要么没吃到多少草就累了,要么因为追得太急摔着碰着;反过来,山羊跟着绵羊慢走,又会觉得 “不过瘾”,吃不下草,两边都吃亏。
混养容易 “串种”,优良品种慢慢丢:要是混养的羊里有公羊、母羊,很容易出现 “乱交配” 的情况,比如用本地山羊公羊配优良品种的绵羊母羊,生出来的小羊可能既没有山羊的抗病力,也没有绵羊的出肉率,时间长了,家里的羊品种就越来越杂,卖价也上不去。所以不管是山羊还是绵羊,最好按品种分开养,别图一时省事坏了 “好品种”。
三、公母羊后期要分开养
方便管理,想配种时 “按需安排”:分开养能清楚知道每只羊的情况,比如母羊啥时候发情、公羊体力怎么样,等想让母羊怀孕时,再挑健康壮实的公羊配种,能提高小羊的成活率。要是混在一起,公羊可能会随便找母羊交配,有的母羊还没长到适合怀孕的年纪就怀上了,生出来的小羊容易弱不禁风。
避免公羊 “交配过度”,伤身体还影响配种质量:公羊要是跟母羊同圈,会频繁追着母羊交配,尤其是旺季,有的公羊一天能配好几次,时间长了会 “累坏”,不仅自己掉膘、精神差,精子质量也会下降,就算配种了,母羊也不容易怀孕,反而耽误繁殖。分开养能让公羊 “养精蓄锐”,到配种时才有好体力,配种成功率也高。
四、饲料注意别随便换
放牧别频繁换地方,补喂要 “适量”:有的老乡觉得 “换个地方草新鲜”,隔三差五换放牧地,其实羊的肠胃很 “敏感”,突然换了新地方的草,可能会因为草的品种、口感不一样,出现 “不适应”,比如拉稀、不吃食。所以放牧尽量固定 1-2 个地方,要是确实要换,先让羊在新地方少吃点,慢慢适应。
饲料换得 “慢一点”,饮水要 “干净水”:要是不给羊放牧,光喂饲料,或者想换一种饲料,千万别 “突然换”,比如昨天还喂玉米秸秆,今天就全换成苜蓿草,羊的肠胃会 “跟不上”,容易胀气、拉稀。正确的做法是慢慢过渡,第一天新饲料占 1/3、旧饲料占 2/3,第二天新饲料占 1/2,第三天再全换成新饲料,给肠胃适应的时间。
总结:其实养羊真不用求啥 “绝招”,关键就是把这些日常细节做细、做扎实。咱不用记复杂的道理,就照着这些法子来,日子久了,养羊会越来越顺手,羊养得好,钱也能多赚点,这才是咱养羊最实在的盼头,也是最踏实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