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秋茬蔬菜苗期多病?3种病害的防治招,让幼苗长得壮!

初秋种秋茬蔬菜,最让人揪心的就是苗期病害,棚里又热又潮,刚定植的番茄、黄瓜、辣椒苗,要么茎基部烂了,要么叶子长白霉,有的一整棵蔫掉,补苗都赶不上趟。其实这些病害不是没辙,关键是先认对病,再用对招。今天就把苗期最易犯的 3 种病的防治办法掰开揉碎讲,菜农老乡们照着做,幼苗就能稳稳扎根,后期少生病。​

一、防 “烂脖根”,3 招守住茎基部​

1.先认病: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会出现暗褐色的小斑点,不是整齐的圆斑,是不规则形状;慢慢斑点扩大,茎基部的皮层会腐烂、变细,像被掐过一样缢缩;接着叶子开始发黄萎蔫,要是没及时处理,病斑绕茎一圈,风一吹植株就断了,一拔整棵能连根带出来,根也跟着烂。​

2.找原因:定植太深,有的菜农怕苗倒,把苗坨埋得太深,茎基部全在土里,又热又潮的环境里,皮层容易腐烂;​覆膜太早,刚定植就盖地膜,地温太高,幼苗茎秆嫩,表皮被烫出小伤口,病菌趁机钻进去;​浇水太多,土壤湿得攥成团,透气性差,茎基部长期泡在湿土里,容易诱发病害。​

3.三步护住茎基部​:

合理定植是核心:栽苗时别埋太深,以 “埋平苗坨上沿” 为准,茎基部只留一点点在土面,既稳根又不闷茎;​

浇水、覆膜有讲究:浇水别漫过垄顶,避免水浸到茎基部,减少浇水次数,防止根系浮在表面;覆膜别太早,等幼苗长到 3-4 片真叶、茎秆有点硬实了再铺,铺的时候在苗茎基部把膜撕个小口,绕着茎秆压实,别让膜贴住茎基;​

药剂早用效果好:预防可以冲施微生物菌剂、甲壳素,养根又防病;发病初期冲施恶霉灵或精・甲霜灵锰锌;要是病得有点重,先把病株周围的土扒开晾 1-2 天,再用甲霜・霜霉威 + 生根剂灌根,或者用恶霉灵 + 甲基硫菌灵喷茎基部,5-7 天一次,连用药 2 次。注意灌根前后 1-2 天别浇水,用药 5 天后补点菌剂,增加土壤里的有益菌。​

二、防立枯病,控温控湿是关键​

1.认病:立枯病先在茎基部或根部出现椭圆形的暗褐色病斑,慢慢病斑凹陷、缢缩,但植株不会马上倒,还是直立着,叶子慢慢萎垂枯死;轻一点的,只在茎基有个褐色小凹陷,不影响生长,但后续容易弱苗。​

发病条件:病原菌特别 “耐活”,13℃-42℃都能存活,最适温度 20℃-25℃;棚里湿度大、定植太密、幼苗徒长时,病菌容易从茎基或根部的小伤口侵入,浇水、拔草时又会传给其他苗。​

2.防治:控温 + 养根 + 早用药​

调节温湿:白天盖遮阳网或喷降温剂,拉大风口,把温度控制在 25℃-32℃,晚上 15℃-17℃,保持 15℃左右的温差,别让苗徒长;在操作行间铺稻壳、碎稻草,既能吸湿又能降地温;​

科学肥水:别乱施化肥,尤其是氮肥,防止苗徒长;可以冲施甲壳素、海藻酸或微生物菌剂类的生根剂,让根长得壮,扎得深;​

药剂防治:预防用霜霉威盐酸盐或甲基硫菌灵,叶面喷或灌根,7-10 天一次,连弄 2-3 次;发病后用氟吗啉 + 烯酰・丙森锌 + 生根剂,或者恶霉灵 + 霜霉威盐酸盐 + 生根剂,5-7 天一次,把病控制住。​

三、防白粉病,叶子长霉早处理​

1.认病:染病后,老叶、下部叶先出现白色霉层,像撒了一层面粉,正反面都有;正面霉层对应的地方会出现黄斑,叶子老化得特别快,没几天就蔫了,影响光合作用。​

发病规律: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空气中能活 7-8 天,靠风、雨、农具传播;天气干燥、温度 20℃-28℃时最容易爆发,3-7 天就显症状,还会快速产生新孢子扩散;但棚温超过 38℃时,病菌就不怎么侵染了。​

2.防治:控温湿 + 强抗性 + 交替用药​

稳定温湿:白天适当提高棚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温减少养分消耗,培育壮棵;湿度大时及时通风,避免干燥又高温的环境;​

处理病叶:发现有白霉的叶子,赶紧摘下来带出棚外烧掉,别留在棚里传播病菌;​

交替用药防抗药:初期用苯醚甲环唑或肟菌酯・戊唑醇;严重时用苯甲・嘧菌酯 + 氯溴异氰尿酸,或者乙嘧酚磺酸酯 + 硫磺,注意不同药剂交替用,别总用一种,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喷药要喷均匀,叶子正反面、茎秆都要喷到。​

初秋秋茬蔬菜苗期,菜农要多去棚里转,早上看叶子有没有蔫、茎基有没有斑,中午看温湿度够不够,发现一点不对劲就赶紧处理,别等病扩散了再治,既费药又费苗。早用点预防药,幼苗就能长得壮,为后期开花结果打下好基础,老乡们多上点心,准能种好秋茬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