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一起发文!23 项办法激活农产品消费新动力~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围绕优化供给、畅通渠道、创新模式、强化品牌等九大方面提出 23 条具体举措,旨在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农产品消费潜力,推动供需结构升级。这一政策组合拳关系亿万农民增收与城乡居民 “菜篮子” 升级。

一、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三品一标提质工程: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例如,四川达州通川区青脆李产业通过标准化种植和品牌推广,2025 年总产值突破 3 亿元,带动数千农户增收。

新型产品研发: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人工淀粉、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推出即配、即烹、即热产品。广西钦蜜 9 号百香果通过直播电商迅速出圈,成为网红爆款,正是品种创新与消费需求精准对接的典型案例。

全链条质量监管:加强防腐剂、着色剂等添加剂监管,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系统与国家追溯平台对接。例如,浙江衢州通过冷链物流与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将玉米损耗率从 30% 降至 5% 以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二、针对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损耗大,实施方案提出三大举措

冷链物流升级:优化全国冷库布局,重点加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浙江供销社通过 “生鲜电商 + 冷链宅配” 模式,将滩羊肉从西北牧场直送南方餐桌,物流时效缩短至 48 小时,损耗率降低 15%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产销精准对接:创新节庆展会平台,如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开展 “百名主播 + 千个乡村 + 万种产品” 助农促销活动。广西武鸣沃柑通过快手电商实现年销售额超 5 亿元,订单量同比增长 20%。

城乡设施提升:在消费集中区域建设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配套预冷、分拣、包装功能。四川达州打造 “彩虹果岭” 农旅融合带,通过采摘游、果树认养等模式,将果园变景区,带动脆李销售额增长 30%。

三、实施方案着力推动消费模式创新,培育新增长点

直播电商赋能:利用大数据开发小包装、标准化农产品,配套冷链快递与次日达服务。2024 年双 11 期间,直播电商销售额达 3325 亿元,同比增长超 50%,广西北流番石榴通过直播实现年销售额 2.05 亿元。

健康消费引导:推进 “健康饮食 合理膳食” 科普宣传,开发轻食产品、养生茶饮等健康食品。云南普洱茶农通过直播推广 “古茶树认养”,将茶文化体验与农产品销售结合,客单价提升至千元以上。

农文旅深度融合:鼓励开发手工制作、传统酿制等体验项目,打造地域特色 “伴手礼”。福建武夷山推出 “茶旅融合” 套餐,游客可参与采茶、制茶,带动茶叶销售额增长 25%。

四、为确保政策实效,实施方案明确四大保障措施

财政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质押贷款业务,开发 “供应链金融” 产品。例如,农业银行推出 “惠农 e 贷”,为农产品企业提供订单质押融资,2024 年累计发放贷款超 200 亿元。

部门协同联动: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统筹农产品消费与文旅、健康等领域政策。海南通过 “旅游 + 农产品” 模式,将热带水果与康养旅游结合,带动水果消费增长 18%。

全链条监管: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实施 “同线同标同质” 认证。广东农产品出口企业通过 “三同” 认证,产品内销比例从 30% 提升至 60%。

地方特色实践:各地因地制宜细化措施,如浙江推行 “供富大篷车 + 香溢帮扶” 模式,四川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均取得显著成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此次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产品消费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随着 23 项举措落地实施,预计到 2027 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将突破 1.5 万亿元,冷链物流覆盖率提升至 60%,城乡居民 “菜篮子” 将更丰富、更安全、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