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殖蛋鹅要注意什么?五大关键措施稳产增效、防控应激!

秋季是蛋鹅进入产蛋高峰期或恢复产蛋的重要阶段。此时气温由高转低、昼夜温差加大、日照时间缩短,加之换羽期与繁殖周期重叠,若管理不当,极易导致产蛋率下降、应激反应加剧、呼吸道与肠道疾病高发。然而,若能抓住秋季气候转凉、蚊蝇减少、饲料转化率提升等有利条件,科学调控饲养管理,完全可实现“秋产高峰、冬稳供应”的养殖目标。那么,秋季养殖蛋鹅要注意什么?

一、科学调控光照:延长产蛋周期,抑制换羽干扰

光照是调控鹅繁殖生理的核心环境因子。秋季自然日照逐日缩短(每日减少约2—3分钟),会触发鹅的季节性换羽与产蛋停止机制。为维持高产状态,必须实施人工补光。

具体操作建议:从9月上旬开始,每日总光照时间应稳定在14—15小时。可采用“自然光+人工光”组合模式,例如清晨5:00—6:30、傍晚17:30—20:00各补光1.5—2小时。光源选用40—60瓦白炽灯或LED灯,每15平方米安装1盏,悬挂高度距地面2米,确保光照均匀。补光需定时、定量、持续,切忌忽长忽短,否则易引发应激性停产。

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在山东诸城试验数据显示,实施科学补光的豁眼鹅群,9—11月平均产蛋率达68.5%,较未补光对照组高出23个百分点,且换羽延迟30天以上。

二、优化饲料营养:高能高蛋白,补充关键微量元素

秋季气温适宜,鹅的采食量增加,消化吸收率提高,是提升饲料转化效率的黄金期。此阶段蛋鹅日粮应满足以下营养标准(以产蛋率70%为基准):代谢能:11.5—12.0 MJ/kg、粗蛋白:16%—17%、钙:3.2%—3.5%、磷:0.6%—0.8%。

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青绿饲料”模式。每日每只鹅饲喂全价料150—180克,分早晚两次投喂;同时补充占日粮30%—40%的新鲜青饲料(如黑麦草、苜蓿、白菜叶),以促进肠道健康。特别注意补充钙源:可在料槽旁单独设置贝壳粉或石粉槽,供鹅自由采食,预防软壳蛋、破蛋率升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建议,在秋季饲料中添加0.1%的复合维生素(含维生素A、D、E)及0.05%有机硒,可显著提升蛋壳强度与种蛋受精率。

三、加强环境管理:防寒防潮,保障通风换气

秋季昼夜温差大,尤其10月下旬后,北方地区夜间温度常低于10℃,南方则多阴雨潮湿。鹅舍管理需做到“白天通风、夜间保温、地面干燥”。

具体措施包括:

白天开启南北对流窗,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氨气浓度;

夜间关闭门窗,必要时在舍内加装保温帘或红外线保温灯(适用于种鹅舍);

垫料每日清理湿污部分,保持厚度5—8厘米,推荐使用稻壳、刨花等吸湿性强的材料;

运动场设置遮雨棚,防止雨水浸湿羽毛导致感冒。

需特别注意:鹅虽耐寒,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极易诱发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细菌性疾病。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监测显示,秋季鹅舍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的养殖场,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比高湿环境(>80%)降低41%(资料来源:《2023年江苏省蛋鹅秋季健康养殖调研报告》,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3]。

四、强化疫病防控:重点防范秋季高发疾病

秋季是鹅副黏病毒病(鹅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绦虫病的高发期。防控原则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生物安全优先”。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9月初对全群进行一次抗体检测,根据结果补免H5/H7亚型禽流感疫苗、小鹅瘟—副黏病毒二联苗;

每15天带鹅喷雾消毒一次(选用季铵盐类或过硫酸氢钾复合物),雨后及时补消;

定期驱虫:秋季换羽期是绦虫、线虫活跃阶段,建议在9月中旬全群投喂阿苯达唑或吡喹酮,按说明书剂量混饲;

严禁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养殖区,实行“全进全出”管理。

农业农村部《水禽主要疫病防控技术规范(2022年版)》明确指出,秋季免疫与驱虫同步实施,可使蛋鹅产蛋期死淘率控制在3%以下,显著优于未规范防控群体(权威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4]。

五、科学分群与产蛋管理:减少应激,提高种蛋品质

进入产蛋期后,应将公鹅与母鹅按1:4—1:5比例组群,避免公鹅过多导致踩踏、争斗。产蛋箱应设置在安静、避光、干燥的角落,每4—5只母鹅配备1个产蛋窝(尺寸40×50×40cm),内铺干净稻草或木屑。

每日上午8—10点定时捡蛋,避免鹅啄蛋或蛋受潮。捡蛋后立即熏蒸消毒(甲醛+高锰酸钾),2小时内送入12—15℃、相对湿度75%的种蛋库暂存,24小时内入孵或销售。

此外,避免在产蛋高峰期进行转群、断喙、长途运输等强应激操作。如需调整,应提前7天添加维生素C(200mg/kg饲料)和电解多维,缓解应激反应。

结语

秋天养蛋鹅,可是 “连接当年和来年” 的关键时候,养殖户们要抓好四件事,控好光照、喂对营养、防好疫病、管好环境等,就能把秋天变成蛋鹅高产稳产的黄金期。。另外,现在水禽养殖都在往按标准、绿色养殖的方向发展,把蛋鹅管理做细做精,不光是养殖技术升级了,更是养殖户能扛住市场变化、让自己更有竞争力的根本办法!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秋季蛋鹅光照调控对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

权威出处:《蛋鹅秋季营养调控技术要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024

资料来源:《2023年江苏省蛋鹅秋季健康养殖调研报告》,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