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种菇怕病虫害?做好4件事,菌子长得匀、少烂菇~
- 种植技术
- 9天前
- 16热度
夏秋季一到,棚里又闷又潮,不少菌农都犯愁,刚冒头的菌子要么长黄斑、烂成一团,要么爬满细细的小蛆虫,这些病虫害一爆发,辛苦种的菇就全白费了。其实不用怕,只要提前做好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就能大大减少麻烦。今天就把夏秋季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 “4个关键招” 讲明白,照着做,菌子准能长得壮、少出问题!
一、从源头减少病虫风险
病虫害要防,得从 “根上” 入手 ,选对品种、选好地方,就能少让病虫有机会找上门。种菇得挑天生 “身体好” 的品种。比如种香菇、平菇时,优先选正规厂家的 “抗病抗虫品种”,这些品种经过培育,对腐烂病、黄斑病的抵抗力强,也不容易招菌蛆。别贪便宜买不知名的品种,不然一遇到高温高湿,病虫害准先找上门。栽培棚的位置特别关键,一定要选周边环境干净的地方,远离垃圾堆、厕所、鸡舍这些容易藏病菌、生虫子的地方,建议选通风好、地势稍高的地块,避免雨水淹到棚里。
二、基料要干净,菌丝要健壮
夏秋季病虫害多,栽培过程中 “基料没处理好”“菌丝长得弱”,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这两步必须做扎实。
基料处理:培养料是病虫的 “温床”,一定要处理到位。把配好的培养料装袋后,放进灭菌锅彻底煮熟,煮透后再冷却接种,里面的病菌、虫卵基本都死光了;
接种发菌:菌丝长得壮,自身抵抗力就强,不容易生病。接种前把接种箱、工具用酒精擦干净,接种时别让手直接碰菌种和菌袋口,避免带进去病菌;发菌期根据品种调对温度,别让温度忽高忽低,也别闷着,让菌丝均匀长满袋,长得又白又壮,病虫自然难入侵。
三、出菇期环境调对,棚里别闷潮
调对温湿度:不同菌子对温湿度要求不一样,但核心是 “别太闷、别太湿”,比如金针菇出菇适合 12-15℃,杏鲍菇适合 15-18℃,超过 25℃就容易爆发病害,棚里可以装吊扇、喷水降温。空气湿度保持在 85%-90% 就行,太湿会让菌子烂掉,可以在棚里挂湿度计,湿度过高就多通风。让菌子在舒服的环境里快速长,自身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变强。
保持干爽通风:夏秋季棚里容易闷,菇蝇、菇蚊特别喜欢往潮乎乎的地方飞,在菌子上产卵,孵出的幼虫就是菌蛆。所以要注意浇水时别泼在地上,棚里可以铺层塑料膜,漏水及时清理;每次给菌棚喷水后,打开通风口、开吊扇,让棚里空气流通,把湿气排出去,不给成虫产卵的机会。
四、要及时清理,切断传播路
出菇后和两茬菇之间的 “间歇期”,要是清理不到位,病虫会越积越多,这两步不能少。每次采完菇,要马上清理菌袋口的残菇、小菇、菇柄,这些残体容易腐烂,滋生病菌;落在地上的废料、烂菇也要全部捡出来,带出菇棚深埋或烧掉,别留在棚里。棚里的地面、架子也可以用清水冲一遍,保持干干净净,让病虫没地方躲。
两茬菇之间的 “间歇期”,是预防的好时机,可以喷药提前控病虫。杀病菌用 500 倍液的克霉灵或绿霉净,均匀喷在棚内地面、架子、菌袋表面,杀死残留的腐烂病、黄斑病病菌;杀虫子用 2000 倍液的敌杀死,喷在棚内角落、通风口,杀死躲着的菇蝇、菇蚊成虫,不让它们产卵生菌蛆。喷药时要戴手套,别喷到菌袋的出菇口,喷完通风半天再关棚。
夏秋季种菇,病虫害 “防住了就是赚了”—— 别等菌子烂了、长蛆了再着急,从选品种、整场地开始,一步步做好这 8 件事,菌丝壮、环境好、棚里干净,病虫自然少。要是遇到个别病菇、虫菇,及时摘掉带出棚,别让问题扩散,这样一茬茬菇都能长得匀、品质好!